
江苏某贸易商去年10月以3800元/吨囤积大豆,3个月后豆粕才开启上涨通道。这种15-45天的价格传导延迟,根源在于大豆加工的特殊流程。每吨大豆需经历清选(2天)→破碎(1天)→浸出(6小时)→精炼(3天)的全流程,叠加物流周转,形成天然滞后屏障。
2025年监测数据显示,油厂开机率每提升10%,豆粕价格反应延迟缩短3天。当前全国平均压榨周期28天,但山东、广东等主产区已压缩至21天,这解释了为何同批大豆原料,沿海地区豆粕价格总能领先内陆7天波动。
大豆与豆粕的库存变化如同弹簧:

| 指标 | 大豆库存变化 | 豆粕库存变化 | 滞后周期 |
|---|---|---|---|
| 春节备货期 | -32% | +18% | 22天 |
| 南美到港季 | +49% | -27% | 35天 |
| 禽流感爆发期 | -15% | +9% | 17天 |
以今年4月为例,大豆库存暴增50%,但豆粕库存反而下降14.96%,这种"剪刀差"导致豆粕价格逆势冲高3600元/吨。聪明的交易员会紧盯油厂大豆周度压榨量,这个先行指标比豆粕现货价早反应5-8个工作日。
从巴西港口到中国养殖场的供应链,藏着3个关键卡点:
跨期套利黄金窗口:

今年最经典案例:4月16日大豆单日暴跌150元/吨,但豆粕直到5月2日才开始补跌,期间跨品种套利收益达23.7%。
互动话题:你在交易中是否捕捉到过豆粕/大豆的滞后机会?评论区晒出你的观察时长📊
(数据支撑:2025年USDA报告+钢联数据+大连商品交易所研报)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