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豆粕期货三天涨了5%,山东饲料厂老板老李连夜追加了200手多单。但从事期货交易十五年的经验告诉我,这波反弹可能是个温柔的陷阱——去年此时同样的行情,最终导致23家企业爆仓。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为什么这波上涨可能撑不过月底。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8月大豆到港量同比激增38%,压榨企业开机率维持在68%高位。这两个数字背后藏着关键信号:
广东某中型饲料企业的案例很典型:8月初追涨买入1000吨现货,结果两周内每吨跌了160元。他们采购经理的原话是:"现在宁可少买勤补,也不敢赌单边行情。"

菜粕与豆粕价差缩小到600元/吨时,替代效应就会显现。当前市场出现三个危险信号:
看看这张对比表就明白压力从何而来:
| 品种 | 8月均价 | 蛋白含量 | 性价比指数 |
|---|---|---|---|
| 豆粕 | 3850 | 43% | 89.5 |
| 菜粕 | 3250 | 36% | 90.3 |
| 棉粕 | 2950 | 42% | 105.6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走势历来是风向标,但这次情况有点特殊:

还记得2025年9月的教训吗?当时美豆单产预估上调2蒲式耳,导致国内豆粕期价单周暴跌11%。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农业部可能再次调高单产预估,这就像悬在市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说实话,这波反弹我见多了。去年此时,某期货公司首席分析师高喊"突破4000不是梦",结果行情在3820就拐头向下。今年聪明的资金都在玩对冲——买入豆粕的同时做空豆油,或者用期权组合锁定风险。毕竟在这个市场,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最近跟几个现货商喝酒,他们私下透露:这波拉涨主要是空头平仓带动的,产业资金根本没进场。所以啊,咱还是系好安全带,小心驶得万年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