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河北廊坊某千头母猪场突然出现大面积便秘,兽医排查到最后发现问题竟在饲料袋里——新换的不加麸皮的母猪预混料导致粗纤维摄入不足。这个案例揭开行业隐秘:麸皮不是必需品,但替代方案必须科学。

• 物理特性:麦麸吸水膨胀率达300%,能有效刺激肠道蠕动
• 成本优势:每吨比米糠便宜200元,占饲料成本8%-12%
• 营养缓冲:含天然维生素B族,缓解预混料成分流失
广东温氏集团对比试验显示:
| 指标 | 含麸皮配方 | 无麸皮配方 |
|---|---|---|
| 便秘发生率 | 7% | 19% |
| 胎均活仔数 | 12.3头 | 10.8头 |
| 背膘厚度 | 18mm | 22mm |
第一步:纤维源替换
米糠粕+甜菜颗粒按2:1混合,粗纤维含量可达9.5%(麦麸为12%)
第二步:添加功能包
每吨饲料添加:

第三步:调整加工工艺
采用二次制粒技术:
第一次70℃低温成型
第二次85℃熟化灭菌
此工艺使淀粉糊化度达85%,弥补纤维不足
河南牧原某分场改用不加麸皮的母猪预混料配方后:
• 妊娠期采食量提高8%
• 哺乳期掉膘减少5kg
• 仔猪均匀度提升15%
关键参数调整为:
玉米58%+豆粕22%+米糠粕12%+预混料5%+甜菜粕3%
山东某家庭农场数据:
传统配方(含10%麸皮)吨成本2850元
新配方吨成本2920元
但获得收益提升:
• 药费节省18元/头
• 多活仔1.2头/胎(价值240元)
• 淘汰率降低3%

江苏某种猪场的教训值得警惕:直接去除麸皮未做配方调整,导致6个月内母猪肢蹄病发病率从2%飙升至11%。现在他们的改良方案包含:
养殖行业正在经历配方革命。北京农科院的最新研究发现,精准配比的不加麸皮的母猪预混料完全可行,但需要配套三样东西:更精细的原料检测设备、更专业的营养师团队、更智能的饲喂管理系统。那些还在为麸皮霉变发愁的养殖场,是时候换个思路看问题了——就像汽车替代马车,关键不在于否定车轮,而在于找到更高效的驱动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