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河北王大姐急得直跳脚——她家五千只蛋鸡日产蛋量从420斤暴跌到300斤。技术员一查饲料配方,蛋白质含量才15%,比产蛋期最低需求还差3个百分点。换成含18%蛋白的饲料后,你猜怎么着?第三天就多捡了50斤蛋!
这里头有个冷知识:产蛋鸡每天需要摄入的蛋白质=鸡蛋重量×12%。比如产60克蛋,就得吃7.2克纯蛋白。山东某实验数据显示,蛋白含量从16%提到18%,料蛋比从2.4:1降到2.1:1,相当于每产1斤蛋省下3两饲料。
广西黄老板去年进的五千只鸭苗,十天死了八百多只。兽医发现全是用菜籽粕撑起来的虚假蛋白,鸭子根本吸收不了。改加5%的鱼粉后,成活率直接从82%飙到95%。
重点来了:禽类对动物蛋白的吸收率比植物蛋白高30%!现在性价比高的操作是:
云南某养殖场去年试过这配方,肉鸭出栏时间整整缩短了7天。
广东养鸽大户老陈去年被豆粕价格逼得差点改行,后来他把配方改成:
结果你猜咋样?乳鸽出栏重量还多了15克,每只多赚五毛钱。这招特别适合南方地区,毕竟花生粕在潮湿环境下也不容易霉变。
去年秋天,湖北李师傅的种鸡场闹出笑话——给换羽期的母鸡喂22%高蛋白饲料,结果羽毛长得东缺一块西少一撮。后来把蛋白降到14%,反而提前一周完成换羽。
这事儿提醒我们:禽类不同阶段需要精准调控蛋白:
在养殖行当摸爬滚打十年,总结出三条铁律:
最近发现个新门道:把虾壳磨粉掺进饲料,补钙又补蛋白。福建试用数据显示,蛋壳厚度平均增加0.03mm,破蛋率直接砍半。
现在广东已经有养鸡场用黑水虻幼虫替代30%的豆粕,饲料成本降了18%,鸡肉还被认证为"昆虫蛋白健康食品"。不过这东西北方养殖户玩不转,毕竟零下十度虫子就冻成冰棍了。
倒是今年农博会上看到个新鲜货——用啤酒酵母培养的单细胞蛋白。山东某蛋鸡场试用三个月,产蛋率稳定在93%以上,关键这玩意儿不怕梅雨天发霉,特别适合南方潮湿地区。
老养殖户说句实在话:
高蛋白饲料不是越贵越好,关键得吃进肚子能变成肉和蛋。就像给人吃海参不如保证每天一个鸡蛋,搞养殖最忌讳跟风烧钱。去年我帮贵州老乡用菜青虫干替代部分鱼粉,每吨饲料省六百块,土鸡收购价还每斤涨两元。所以说啊,会省钱比会花钱更重要,把蛋白来源玩明白了,养禽这事就成功了一大半!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