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老李盯着手机上的猪价预警短信直冒冷汗。诸城某屠宰场刚刚放出12.3元/公斤的收购价,比他心理预期低了0.8元。这个月饲料成本每头涨了37元,猪价却连续5天阴跌。未来三天究竟是割肉出栏还是咬牙压栏?我们调取了近72小时的交易数据,发现三个关键转折点。

诸城三家龙头屠宰企业昨日总屠宰量降至6120头,较三天前下降18%。但冷库入库率却飙升到79%,这说明屠企正在压价囤货。最值得警惕的是:110-130公斤标猪收购占比从65%骤降至41%,反映出屠企开始拒收压栏大猪。
操作建议:

通过分析327户养殖户的出栏记录发现:猪价每下跌0.2元/公斤,散户出栏量增加23%。但集团场正在反向操作——诸城某上市猪企已暂停出栏,并启动3000头能繁母猪淘汰计划。这种博弈导致未来三天可能出现:
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7月10日下午诸城将迎来强对流天气。这会导致:
关键数据:去年同期的暴雨导致诸城猪价单日振幅达1.2元/公斤,建议养殖户在7月10日上午10点前完成出栏决策。

结合17位生猪经纪人的实时报价,我们提炼出三套应对方案:
此刻,诸城生猪交易大厅的电子屏正闪烁着12.15元的报价。老李最终选择将200头标猪分两批出栏:100头今早发往潍坊金锣,100头赌明天早市反弹。这个决定背后是三天内27次调价预警的支撑——在猪价波动期,分散出栏才是对抗风险的最优解。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