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四川绵阳的养殖户刘建军蹲在猪圈门口刷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让他手抖——十月二十日全国猪价显示外三元生猪均价15.3元/公斤,比他三个月前买仔猪时预想的低了整整2块钱。现在卖猪每头要亏150元,压栏又怕越养越亏,这个困局到底怎么破?

农业农村部10月20日数据透露出重要信号:
对比全国六大产区当日报价:

| 产区 | 外三元均价 | 环比涨跌 | 标猪占比 |
|---|---|---|---|
| 东北产区 | 14.8元 | -1.2% | 38% |
| 华北产区 | 15.1元 | -0.8% | 41% |
| 华南产区 | 16.2元 | +0.3% | 29% |
注意看华南地区的逆势上涨,这里藏着破局的关键线索。
广东某大型屠宰企业采购部流出的内部文件显示:
广西养殖户老陈的遭遇很典型:昨天送去200头均重128公斤的猪,因为5头超重被扣款860元。但签约期货保价的同行,反而多拿了每公斤0.15元的补贴。

假设有批均重125公斤的猪,饲料成本每天涨7元。三个选择对比:
| 选项 | 立即出栏 | 压栏10天 | 压栏20天 |
|---|---|---|---|
| 饲料成本 | 0 | 70元 | 140元 |
| 预期售价 | 15.3元 | 15.6元 | 15.0元 |
| 风险系数 | 低 | 中 | 高 |
按现在每天0.1元的跌速计算,压栏10天反而要多亏35元/头。这笔账怎么算都划不来。
法则一:错峰出栏有惊喜
河南某养殖场的操作值得参考:

法则二:饲料配方要革命
试验数据表明:
法则三:学会用金融工具
以当前价格计算:
看着刚签完的期货套保合同,突然想起隔壁镇张老板的操作——他把200头猪做成腊肠直营,利润率比卖活猪高出19个百分点。或许真正的答案不在价格波动里,而在怎么把猪肉变成更多形态的商品。最新消息说,某电商平台开始收购特定饲喂标准的活猪,每公斤溢价0.8元。这提示我们:养猪业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会算账的永远比会养猪的活得久。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