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圈里飘着五颜六色的饲料颗粒,您真的选对了吗?
去年河北某养殖场因长期使用灰白色饲料,导致猪群日均增重下降12%,直接损失超2万元。饲料颜色不仅是品控的"温度计",更是成本控制的隐形开关。

▍颜色背后的营养密码
实验室数据显示:金黄色颗粒的粗蛋白含量通常比灰白色高18%,这是玉米、豆粕等原料天然色泽的体现。但要注意,部分厂商会添加色素伪装品质——用力搓揉颗粒后手指染色,说明存在人工着色风险。
我在走访山东饲料厂时发现,正品棕褐色颗粒断面能看到麸皮纤维,而劣质品往往呈现均匀的工业染料色泽。建议养殖户随身携带透明水杯:优质饲料浸泡2小时后,水色仅微黄;劣质饲料半小时就会让水体变成橙红色。
▍三大色系性能对照表

金黄色系(推荐指数★★★★☆)
深褐色系(推荐指数★★★☆☆)
青绿色系(慎用指数★★★★★)

▍三招锁定优质饲料
① 比色卡对照法
向供应商索取《原料色谱图》,重点比对L值(亮度)和a值(红绿色差)。合格饲料的L值应在55-65之间,a值不超过+3.5。
② 昼夜观察术
早晨观察饲料色泽应鲜亮,傍晚自然光下不应发暗——这是维生素氧化的征兆。我习惯在下午四点用手机闪光灯直照颗粒:优质饲料会呈现均匀反光,劣质品则有斑驳光晕。
③ 成本核算公式
(饲料单价×色深系数)÷日均增重=实际成本
色深系数参考值:

最新行业监测显示:使用正确颜色饲料的猪场,每头育肥猪可节省23元药费支出。广东肇庆的养殖户黄志强通过改用金黄色饲料+定期比色检测,将料肉比从3.2:1优化至2.79:1,1200头生猪多赚5.6万元。记住:猪不会说话,但饲料颜色每天都在提交"成本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