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养殖户老张去年给哺乳母猪喂了22%豆粕,结果母猪掉膘严重,断奶仔猪成活率暴跌15%,这个惨痛案例揭开行业误区。中国农业大学2025年研究显示:哺乳期豆粕超量使用反而会使乳脂率下降0.3%,但科学配比能提升断奶重8%。猪哺乳期到底能不能多加豆粕?加多少最合适?

在广西某种猪场的泌乳舍,技术员每天对照这张表格调整配方:
| 泌乳周数 | 豆粕推荐量 | 赖氨酸需求 | 代谢能需求 |
|---|---|---|---|
| 第1周 | 17-18% | 0.95% | 13.5MJ/kg |
| 第2周 | 18-19% | 1.02% | 13.8MJ/kg |
| 第3周 | 19-20% | 1.08% | 14.0MJ/kg |
| 第4周 | 20-21% | 1.12% | 14.2MJ/kg |
关键发现:每周增加1%豆粕的同时,必须提高0.05MJ代谢能,否则会导致母猪消耗自身脂肪。四川某猪场采用动态调整方案,母猪年均断奶仔猪数提升1.8头。

河南某500头母猪场做过对比实验:
| 豆粕比例 | 日均采食量 | 乳脂率 | 断奶重 | 成本/头 |
|---|---|---|---|---|
| 18% | 6.8kg | 6.2% | 6.3kg | 38元 |
| 21% | 7.2kg | 5.8% | 6.7kg | 43元 |
| 24% | 6.5kg | 5.3% | 6.5kg | 47元 |
数据显示:21%组性价比最高,每元投入产出比达1:2.3。但江苏某养殖户盲目加到24%,母猪哺乳后期出现蹄裂,治疗费多花2.6万元。
安徽养殖户李姐的教训:使用存放10天的豆粕配制哺乳料,导致整批仔猪腹泻。现在她的仓库贴着警示:“哺乳料豆粕,三天用完!”

豆粕涨价期间,广东某猪场这样调整:
✅ 19%豆粕+3%发酵菜粕
✅ 添加0.3%蛋氨酸+0.2%苏氨酸
✅ 日喂次数从3次增至5次
效果对比:
| 指标 | 纯豆粕组 | 替代组 |
|---|---|---|
| 日均产奶量 | 8.2kg | 7.9kg |
| 乳蛋白率 | 5.8% | 5.6% |
| 吨料成本 | 3450元 | 3180元 |
虽然产奶量略降,但每窝仔猪多赚87元。这个案例印证:灵活调整比固执追高更重要。

作为从业十二年的养猪技术顾问,我发现很多新手忽略两个关键点:一是哺乳期豆粕需要熟化处理,生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会降低乳蛋白合成效率;二是要根据母猪背膘厚动态调整,膘情18mm以上时减少1%-2%豆粕用量。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采用精准饲喂系统的猪场,哺乳期饲料效率提升22%。记住——加不加豆粕不是关键,加得聪明才是本事。你们场现在哺乳料豆粕比例是多少?遇到过量使用的问题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