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养殖的新手老张最近碰上个难题——他从饲料厂买的发酵饲料表面长了几块霉斑,听说脱霉剂能解决问题,可邻居却说加了脱霉剂会破坏发酵菌活性。这发酵饲料到底能不能加脱霉剂?咱们今天仔细说清楚。

很多人以为发酵饲料经过微生物处理就绝对安全,其实这是误区。2025年河北农科院的研究数据显示:即便完成发酵的饲料,在湿度>65%、温度>28℃的环境下储藏,7天内霉菌孢子数仍可能反弹40%(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饲料安全中心)。这时候添加脱霉剂就像给饲料买保险,关键要看添加时机。
▲正确操作流程:
山东某肉牛场的实践案例值得参考:他们在玉米粉碎环节按0.2%比例加入蒙脱石类脱霉剂,发酵完成后饲料黄曲霉毒素含量稳定在3μg/kg以下,比单纯依赖发酵工艺降低76%。

市面上常见的脱霉剂分三大类,对发酵菌的影响差异明显:
重点提醒:含有丙酸钙的脱霉剂千万别用在发酵饲料中,这种防腐剂会直接抑制酵母菌增殖。去年河南某养猪场就吃过亏,加了丙酸钙的饲料发酵时间从72小时延长到120小时,直接导致饲喂计划打乱。
经过多次实测,得出个实用公式:脱霉剂添加量(g)=饲料重量(kg)×霉菌毒素风险系数。不同原料的风险系数可参考:

比如处理1吨陈年豆粕,脱霉剂用量=1000kg×0.8=800g。这样既能保证脱霉效果,又不至于过量影响发酵。有个细节要注意:添加脱霉剂后,饲料的含水量要控制在35%-45%之间,过干会影响吸附效果,过湿则容易二次霉变。
在江西做土鸡养殖时,我发现个取巧的办法:用发酵饲料养虫,再在虫料中添加脱霉剂。这样既避免了脱霉剂直接接触发酵饲料,又能通过生物转化降低毒素。具体操作是:将含脱霉剂的虫粉按5%比例掺入发酵饲料,黄曲霉毒素降解率能达到89%,比直接添加法还高出12个百分点。当然这方法适合小规模养殖场,大型养殖基地还得按标准流程走。
最后说句实在话:脱霉剂不是万能药,关键还得从原料把控做起。每次进料时花10分钟做霉菌快速检测,比事后加脱霉剂管用十倍。毕竟再好的补救措施,也比不上从源头掐断问题来得踏实。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