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我说,最近总有人问:"为啥我家牛吃的秸秆饲料总带着霉味?隔壁老王家喂的咋就香喷喷的?"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发酵处理的门道没摸透。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个事儿,保准让你听完就能上手!
新手最容易栽跟头的就是心急!去年东北老孙头把刚买的降解剂往秸秆堆里一倒,结果全喂了老鼠。记住这三个铁律:
1️⃣ 干秸秆必须泡水(泡到能捏出水又不滴答)
2️⃣ 容器要提前消毒(别用装过农药的桶)
3️⃣ 分层撒料比混拌强(底层多撒20%)
举个活例子:我徒弟去年用洗车泵给秸秆喷水,结果湿度不均匀导致上半截发霉。后来换成花洒慢慢浇,成功率直接飙升到90%。所以说啊,工具选对就成功一大半!
有老铁要问了:"我明明按说明书做的,咋还长白毛?" 这里头猫腻可多了:
👉 温度没控好(低于10℃菌种直接冬眠)
👉 密封不严实(漏气就像开盖的可乐)
👉 降解剂过期(跟过期的酵母粉一个道理)
⚠️重点来了!上个月河北有个养殖场用了去年的降解剂,发酵25天都没动静。换了新货后,12天就出酒香味了。所以说这玩意儿就跟酸奶菌似的,得用新鲜的!
东北的老铁别慌,零下照样能做发酵!记住这六字真言:保温!增湿!延時! 去年腊月我给内蒙牧场支的招:
✔️ 盖三层保温被(中间夹层塞稻草)
✔️ 掺麦麸当"暖宝宝"(每吨加20斤)
✔️ 发酵时间拉长到40天
实测数据说话,这么整出来的饲料粗蛋白含量比直接喂干草高了15%,牛吃了毛色发亮,日均增重多出半斤!
干了二十年养殖,说点实在的。新手最容易在这三个坑里摔跟头:
去年我表弟非用化肥袋装料,结果漏气生虫,白白糟蹋了五百斤玉米秸。换了带排气阀的发酵袋后,现在都成村里技术顾问了!
这事儿说难不难,记住"一看二闻三摸":
👀看颜色:青贮饲料应该像抹茶色
👃闻气味:带点果香就对了
✋摸手感:捏着湿润但不沾手
重点来了!山东王大姐的绝活是:抓把饲料扔水里。浮起来的说明发酵不足,缓缓下沉的才是好货。这套方法让她去年少损失3吨饲料!
说句的话:现在市面上的复合菌剂,活菌数从50亿/g涨到300亿/g,价格反而降了15%。要我说,这就是技术进步的福利!去年我用新菌剂做对比实验,发酵时间从28天缩到18天,饲料转化率还提高了12%。不信你拿自家秸秆试试,保管明年这时候,找你取经的人得排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