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同样的饲料喂猪,隔壁老王的猪就是比你家壮实?上个月我表哥的养鸡场试了个新法子,说是在饲料里加"看不见的小帮手",结果母鸡下蛋量突然翻倍。这事儿让我想起新手如何快速涨粉的诀窍——找对方法比蛮干重要得多!
先解决最要紧的问题:普通饲料经过微生物捣鼓之后,还算不算正经饲料?这么说吧,上周我拿发霉的玉米秸秆试了试,处理完鸡群居然抢着吃。关键在这帮"微生物工人"能把饲料里的粗纤维嚼碎了转化成小分子,就跟咱们吃牛肉要炖烂一个道理。
先把丑话说前头
刚开始学这个真的会手忙脚乱,我有次把菌液浓度调错了,整缸饲料臭得方圆三米不敢站人。但摸着门道后发现规律都藏在细节里:
说几个你们肯定会问的实操问题:
Q:处理过的饲料摸起来黏糊糊正常吗?
A:只要没长白毛或是刺鼻酸味就没问题,我之前也担心来着,结果检测发现黏度增加反而更利于牲畜消化
Q:买的菌种过期三个月还能用吗?
A:这事我干过!倒进饲料后发现菌种就跟睡着似的。后来专家支招说先用红糖水泡两小时,相当于给微生物来杯咖啡提神
来看组实打实的数据对比:
项目 | 普通饲料 | 微生物处理饲料 |
---|---|---|
消化吸收率 | 68% | 83% |
霉变发生率 | 25% | 5% |
单斤成本 | 1.2元 | 0.8元 |
表里最扎眼的是成本这块,不过得说明白——省下那4毛钱主要来自能用更便宜的原料。比如玉米秆这类边角料,原先只能当柴火烧,现在处理后直接能和精饲料掺着用。
重点来了:什么时候该放弃处理直接换新饲料?
碰到这三种情况就别硬撑了:
要说最根本的经验,还是得自己动手试。年初我照着网上的教程配菌液,结果比例错得离谱,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那缸饲料死得冤。后来发现最简单的方法是找有经验的养殖户手把手教,比看100篇教程都管用。
最后说个正在发生的案例:镇上养猪大户老刘,用微生物处理饲料后,猪粪臭味直接减半。环保局的人都来取经,这事说明啥?处理饲料不光是省饲料钱,捎带脚把环保问题也整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一箭双雕你说是不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