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鹅肉生产国,年出栏量达6亿只、产值超800亿元,却长期面临"无标可依"的困境。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鹅营养需要量》(NY/T4641-2025),由青岛农业大学团队历时20余年研发,首次建立覆盖肉鹅全生长周期的48项营养参数体系,终结了养殖户"凭经验配料"的时代。
三大突破性价值:
核心指标 | 育雏期(0-4周) | 生长期(5-8周) | 育肥期(9周-出栏) |
---|---|---|---|
代谢能(MJ/kg) | 12.3 | 12.8 | 13.2 |
粗蛋白(%) | 20.5 | 18.0 | 16.5 |
钙磷比 | 1.8:1 | 2.0:1 | 2.2:1 |
操作指南:
• 原料替代公式:数据库包含玉米、豆粕等82种原料换算参数,例如用米糠替代麦麸需补足0.15%赖氨酸
• 疫病防控优化:维生素A/E含量比旧配方提高20%,显著增强鹅群抗病力
• 精准投喂:按阶段调整可缩短出栏周期7天,料肉比控制在≤2.8:1
对比2025年常见的"玉米+豆粕"配方,新标准要求更精细的营养配比:
目前全国已有50家认证饲料企业提供合规产品,覆盖山东、江苏等20省市。建议养殖户通过"检测现存饲料—选择认证企业—记录生长数据"三步完成过渡,特别要监控日均增重≥55g的关键指标。
站在800亿鹅产业升级的转折点,这份标准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打开品质养殖大门的钥匙。当隔壁养殖场还在用十年前的老配方时,掌握新参数的你已经赢在起跑线——毕竟,科学喂养的鹅群,每只都能多赚5-8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