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分解是兔粪产生氨气的核心环节,当饲料中未消化蛋白超过18%时,氮排泄量会激增。某农业大学实验证明:日粮蛋白每降低2%,笼底氨气检测值下降15%-19%,同时饲料成本减少8元/吨。
必须掌握的3个数值:
对比试验显示,用发酵菜籽粕替代30%豆粕,氨排放量下降28%的同时,每吨饲料成本节省150元。其原理在于:
经济型原料组合方案
常规组 | 改良组 |
---|---|
豆粕22% | 菜籽粕15%+玉米蛋白粉7% |
玉米58% | 玉米50%+米糠8% |
石粉1.2% | 植酸酶0.01%+贝壳粉0.8% |
实测踩坑记录:
黄金配比模板(30-90日龄通用):
→ 玉米粉42%(膨化处理)
→ 苜蓿颗粒15%(粗纤维来源)
→ 芝麻饼10%(天然除臭因子)
→ 复合酶制剂0.3%(含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
→ 蒙脱石粉1.5%(氨分子吸附剂)
在江苏某5000只规模的养殖场,阶梯式喂料法(早6点喂70%,晚5点喂30%)使粪便成形度提升40%,配合漏粪板倾斜度调至8°,氨气检测仪数值稳定在10ppm以下。
必须坚持的3个动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使用菌酶协同型饲料,个人实践发现,在梅雨季节添加0.2%的丝兰提取物,配合每天增加1次刮粪频率,能将垫料区的氨味控制在人类嗅觉阈值的1/3以下。不过要注意,任何饲料改良都需要7-10天的过渡期,突然换料可能引发5%-8%的采食量下降。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