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矛盾:为何优质蛋白比高蛋白更重要?
冬毛期貉子蛋白质需求应控制在28-34%区间,但需注重氨基酸平衡而非单纯增量。优质蛋白来源应满足:
关键发现:过量动物性饲料(>55%)会导致肝脏代谢负担,实测粪便氨氮浓度提升27%。建议采用"3+2"饲喂法:3天高蛋白(34%)+2天中蛋白(30%)交替进行。
阶段 | 时间节点 | 饲料构成 | 核心指标 |
---|---|---|---|
冬眠适应期 | 立冬-12.1 | 玉米面1.5两+鱼粉0.4两 | 自然降体况 |
体况调整期 | 12.1-1.15 | 膨化豆粕0.7-0.9两+鱼粉0.4两 | 人工控膘情 |
毛质冲刺期 | 1.16-取皮 | 玉米面0.8两+鱼粉0.5两+鸡蛋0.7两 | 促绒毛密度 |
饲喂技巧:每日傍晚单次投喂,食盆残留量控制在5%以内。实测显示,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使毛皮成熟度提升15%。
Q:貉子啃咬自己尾巴怎么办?
Q:取皮前暴食如何控制?
Q:饲料霉变怎么处理?
十年养殖经验之谈:冬毛期饲料调控本质是能量转化艺术。观察貉子晨便形态比任何检测都直观——理想粪便应呈深褐色、直径1cm左右、断裂面有细密气孔。当70%个体达到此标准时,证明你的配方已精准命中需求靶心。切记,饲料配比再科学也要结合个体差异,定期抽查3-5只貉子的体况,手摸脊椎判断膘情,保持"骨感不露、肉感不坠"才是最佳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