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疫情如何导致饲料价格飙升?
全球原料断供成为首要推手。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中国对美国玉米加征16%关税,迫使饲料企业转向新疆等国内主产区采购,新疆玉米价格短期内上涨5-8%。同时,巴西大豆因干旱减产12%,豆粕价格同比上涨15%,企业被迫增加棉粕、菜粕等替代品使用。 棉粕氨基酸不平衡、菜粕适口性差等问题,导致替代原料仅能填补30%缺口,饲料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至3%-5%。
核心问题:养殖户如何应对成本与疫病的叠加冲击?
成本压力:饲料成本占比从疫情前50%攀升至60%,自繁自养生猪头均利润跌至82.76元。以肉鸡养殖为例,配合饲料价格同比上涨12%,单只毛鸡养殖成本增加1.5-2元,中小养殖场空栏率高达40%。
疫病威胁:非洲猪瘟与新冠防疫措施形成叠加效应。2025年非洲猪瘟导致全国生猪存栏下降40%,而2025年H5亚型禽流感通过候鸟迁徙传播,家禽扑杀率上升25%。防疫成本占比从5%激增至15%,部分养殖户因资金链断裂被迫退场。
核心问题:行业如何实现降本增效与风险对冲?
政策支持:
技术突围:
核心问题:疫情后行业集中度将如何演变?
中小养殖场困境:
头部企业机遇:
疫情对饲料与养殖业的冲击,本质是全球化产业链脆弱性的集中暴露。短期看,原料价格高企与疫病风险将继续挤压中小主体生存空间;长期而言,生物技术突破与区域性供应链重构将成为行业新增长极。在这场变局中,能同时驾驭政策红利与技术革新的企业,才有望在洗牌中占据先机。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