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刚入行的养殖朋友,你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糟心事?明明喂的饲料不比别人少,猪啊鸡啊就是长得慢,还三天两头拉肚子。新手如何快速涨粉我不知道,但新手如何快速降成本我倒有个绝招——先别急着换饲料,试试把你手头那袋普通饲料"加工"一下。今儿咱们就唠唠这个被老养殖户捂得严实的秘密:加热加酶饲料。
这玩意儿到底是啥来头?
说白了就是在饲料里加酶制剂再加热处理。你可能会问:"酶不是怕高温吗?这一加热不就白加了?" 这里头学问大着呢!我刚开始也这么想,直到亲眼见着隔壁老王的猪场用了这法子,三个月省下两万多饲料钱。
关键就在温度把控。酶这东西啊,跟咱们人一样,有的怕热有的怕冷。比如说: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同样是加热,先加酶和后加酶效果差老鼻子了。去年张家口的养牛场做过对比实验,先加酶再加热的饲料,牛每天能多长半斤肉;反过来操作的,就跟没处理差不多。
不同畜牲吃法还不一样?
这事儿我当初也犯迷糊,以为就是个统一操作。结果有次给鸡饲料按猪的标准加热,好家伙,直接给我上演集体腹泻。后来才整明白这里头的门道:
养殖品种 | 最佳温度 | 重点对付啥 | 肉眼可见的变化 |
---|---|---|---|
肉鸡 | 50℃ | 饲料粘性 | 鸡爪不粘粪了 |
母猪 | 55℃ | 大豆蛋白 | 奶水多两成 |
鲤鱼 | 48℃ | 植物磷 | 鱼粪沉底快了 |
特别是养水产的朋友要注意,鱼饲料加热后得快速冷却,不然容易结块。去年洞庭湖有个养殖户就是没掌握好这个节奏,价值三万的饲料全成了疙瘩汤。
钱到底省在哪了?
刚开始我也觉得这是玄学,直到自己拿着计算器一笔笔算:
不过这里头有三个坑千万要避开:
① 别信什么"万能温度",买个靠谱的温度计比啥都强
② 酶制剂开封后必须密封冷藏,不然半个月就失效
③ 蒸汽加热时记得搅拌,不然底层饲料都糊了上层还没热透
干这行整八年了,见过太多人在这事上栽跟头。最冤的是去年河南那个养鸭场,花大价钱买了进口加热设备,结果因为没调时差(设备用的是德国时间程序),活活把饲料烤废了三吨。要我说啊,加热加酶这技术就跟做饭似的,火候才是灵魂。设备再高级,不如老师傅摸下饲料温度实在。记住咯,养殖业没有捷径,但真有窍门——把平凡饲料做出不平凡的效果,这就是最大的降本绝招!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