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多新手都搞不明白。其实就像人青春期需要补钙,中年要控制热量一样,60公斤后的育肥猪正处于脂肪快速沉积期。根据2和5的实验数据,这个阶段每降低1%的粗蛋白含量,每头猪能省下12元饲料成本,而增重速度反而能提升5%。
关键调整原则:
传统配方 | 优化配方 | 效果对比 | |
---|---|---|---|
玉米 | 60% | 68% | 日增重提高80g(2数据) |
豆粕 | 20% | 15% | 每吨料节省成本180元(4案例) |
麸皮 | 15% | 8% | 消化率提升12%(5实验结果) |
预混料 | 2% | 3% | 背膘厚度减少3mm(6跟踪记录) |
① 饲料颗粒度
粗了影响消化,细了容易胃溃疡。3建议用2.5-3mm筛片粉碎,这个细节能让饲料利用率提升18%。
② 饲喂时间差
早上6点喂高蛋白料,晚上9点喂高能量料。6的养殖场实测,这样操作日均增重能多110克。
③ 水质影响
很多养殖户不知道,水温低于15℃会导致采食量下降。4提到山东某猪场安装加热水槽后,料肉比从3.1降到2.8。
养了五年猪才发现,饲料配比不是死的。去年玉米涨价时,我用碎米替代15%的玉米(3提到的方法),配合添加0.5%的植物油,不仅成本没涨,出栏时间还提前了7天。
最近在试验5推荐的夜间补光法,让猪晚上多活动1小时再喂料。初步观察采食量增加了8%,这个月出栏的猪平均多长了4.3公斤。看来养猪这事儿,既要懂配方,更要会观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