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宜城的猪肉价格咋就跟坐过山车似的?昨儿个郑集镇的张婶还念叨着排骨卖18块太贵,今早路过农贸市场,看见案板上明晃晃贴着"特价12.8"的红纸。新手想在这行当里混口饭吃,可得摸清门道——咱宜城这猪价到底谁说了算?普通人能摸着点规律不?别急,我这就把在流水镇屠宰场蹲了俩月学来的干货,仔细给您唠明白。
第一道坎:饲料价格涨得比猪价还快咋办?
去年玉米从1块5窜到2块1那会儿,王集乡的老李头差点把猪场关了。后来他干了件狠事——联合周边5家养殖户搞起"饲料团购联盟",硬是把每吨配合料成本砍下280块。现在他们每周三雷打不动开碰头会,连豆粕的蛋白含量都要拿检测报告比对三家供应商。
你猜怎么着?今年开春孔湾镇有家猪场换了省农科院的发酵饲料配方,把30%的玉米替换成酒糟,每头猪省了19块8毛。要我说啊,这饲料账本可比猪价走势表金贵多了。
第二关:出栏时机怎么抓最划算?
上个月在雷河镇见识了个邪乎事:老孙家猪场装了个能显示全国行情的电子屏,结果天天盯着看反倒亏更多。后来改用了"三看三不看"土方子:
这话得问南营街道的老周,他手机里存着周边20个饲料店老板的电话。每天下午四点准时问"今天豆粕出了几吨",靠着这土办法,去年押中4次价格波动,最多一次三天赚了辆三轮车的钱。
终极难题:政策风险防得住吗?
板桥店镇的韦大姐去年就吃了大亏——环保整改通知下来才急着改沼气池,多花了五万冤枉钱。现在明白人都盯着"两份文件一张图":
今年四月,刘猴镇十几家养殖户就是靠提前研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赶在梅雨季前改造完排污设施,省了七八万停工损失。要我说,这政策风向标可比老黄历准多了。
价目表里藏着的猫腻
新手最容易犯懵的就是各种报价:
上个月我在鄢城街道农贸市场蹲点发现,双汇冷鲜肉卖14.6元/斤,本地现杀猪肉却要16.8元。差这两块多钱去哪了?冷链运输费、检疫手续费这些看不见的成本在作怪。
独家观察:宜城猪价三大怪
去年8月底,龙头街道的王老板就是卡着开学前三天出栏,30头猪多赚了六千多。要我说啊,这养猪的学问全藏在日历本里。
最近听说郑集镇有人搞起了"代养+保价"模式,养殖户收300块定金帮超市代养,出栏时按市价九折结算。依我看这招险得很,去年腊月价格暴跌那会儿,好几个养殖户连饲料钱都赔进去了。倒是板桥店镇那几家合买饲料的养殖场,硬是把成本压到每斤6块8,比散户低了整整1块4。
(小道消息:宜城畜牧站7月数据显示,用电子出证系统的养殖户,平均出栏耗时缩短3.7天)
要我说,想在宜城养猪圈混出头,得学会在涨价时当奸商,在跌价时装孙子。听说现在襄阳有人开"养猪兵法培训班",学费要五千八,要我说不如把这份指南打印出来贴猪圈墙上。记住了啊,猪价这玩意儿就跟汉江水似的,看着平静底下暗流汹涌,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