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豆粕的时候是不是也犯过愁?看着黄澄澄的颗粒,闻着差不多的味道,价格却差出好几百一吨。咱就说去年隔壁村老张,图便宜买了批"特价豆粕",结果猪崽吃了半个月愣是没长膘,最后兽医一查——好家伙!掺了30%的麸皮!今儿咱就来唠唠,这豆粕的鉴别门道,保管你学完就能用上。
先甭管卖家吹得天花乱坠,咱得信自己的眼力见。合格的豆粕颗粒,就跟炒过的瓜子仁似的,表面带着星星点亮的油光。你拿把放大镜仔细瞅,还能看见被压榨过的纹路,就跟树皮上的年轮一个道理。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掺假货长啥样?"嘿,掺了稻壳粉的豆粕,颜色发白发灰,活像掺了石灰粉;要是混了玉米芯,颗粒大小就跟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似的——高矮胖瘦啥样都有。去年河北饲料厂抽检,发现一批豆粕里混着碎石子,好悬没把粉碎机给崩了。
咱老祖宗早说了"闻香识女人",其实闻味辨豆粕更实在。正经豆粕该有股炒黄豆的焦香味,混着点生豆腥气。你要是闻着有霉味、哈喇味,赶紧撒手!这玩意儿八成是仓储不当,黄曲霉素可能都超标了。
上个月在山东饲料交易市场,有批豆粕闻着带甜味儿。内行人一测,好嘛!掺了糖蜜当粘合剂。这玩意儿看着油光水滑,实际营养值直接打七折。所以说啊,遇到不正常的香味更要警惕,豆粕又不是香水,要那么香干啥?
抓把豆粕在手里搓搓,这里头讲究大了去了。纯豆粕摸着应该有点扎手,颗粒分明不粘腻。要是手心发潮,或者搓两下就结团,那肯定水分超标。去年农业部抽检数据显示,水分超过13%的豆粕,霉变风险直接翻三倍。
有个绝招教你们:抓把豆粕往白纸上按。要是纸上留油印,说明残油量合格;要是干干净净啥都没有,八成是掺了石粉的假货。我认识个老饲料商,二十年来就靠这招,愣是没吃过亏。
咱老百姓也有自己的检测室——找个矿泉水瓶就行。按1:5的比例装豆粕和清水,晃它个两三分钟。正品豆粕会分层,上层是清汤,下层是沉淀。要是水面漂着稻壳,或者沉淀物里混着沙子,这货绝对有问题。
说个真事:去年河南养殖大户老王,拿泡过的豆粕水浇花,结果半个月后花全死了。后来一查,水里氯化钠含量超标十倍!敢情黑心商家往豆粕里掺了工业盐增重,你说缺德不缺德?
现在有些手机APP能测蛋白含量,虽说比不上实验室精准,但应急足够用。合格豆粕的蛋白含量得≥43%,这事儿可是国标白纸黑字写着的。要是测出来只有30%出头,不用问,准是掺了杂粕。
去年行业报告有个惊人数据:市面流通的豆粕,每5袋就有1袋不达标。所以说啊,该花的检测费不能省。我认识个饲料厂老板,每进一批货都自费做镜检,二十年下来光索赔金就追回两百多万。
说到这儿,想起个行内老话:"豆粕掺假,神仙难查。"但咱也不是吃素的,记住这三板斧——眼观六路、鼻嗅八方、手摸乾坤,再结合点现代科技手段,保管让掺假货无所遁形。最后唠叨句掏心窝的话:买豆粕别光图便宜,省下的钱可能还不够给牲口买药!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