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元旦节的猪价,咋就跟春晚节目单似的让人猜不透?上周我在山东临沂的屠宰场蹲点,亲眼见着白条猪批发价从21.3元/公斤窜到23.8元,转头又跌回22.1元。今儿咱就掰扯掰扯,这逢年过节的猪价到底藏着啥门道?
第一幕:节前狂欢背后的推手
去年12月25日,河南郑州的屠宰场突然爆单——单日屠宰量从3000头飙到5200头。为啥?超市备货、食堂囤肉、腊肠加工三股势力齐发力。数据显示,元旦前7天的猪肉消费量会比平时暴增38%,但这里头有个陷阱:
河北保定的张老板去年就吃了闷亏,他12月28日高价出栏的200头猪,结果30号就碰上冻肉抛售潮。要我说,这节前涨价就跟放烟花似的,看着热闹但转瞬即逝。
第二幕:压栏赌价的致命诱惑
广西玉林的老陈今年憋着劲儿等元旦涨价,把300斤的猪硬是养到340斤。你猜怎么着?元旦当天屠宰场突然宣布扣重标准:超320斤的猪每公斤压价0.6元。这里头的门道得掰碎了说:
去年湖南株洲有养殖户的猪因为背膘超标,每头少赚了120块。要我说,这压栏赌价就跟走钢丝似的,看着刺激实则险得很。
第三招:稳赚不赔的出货节奏表
跟江苏盐城的老猪贩子学了手绝活——他把手机日历改造成了"三色预警系统":
去年他用这法子,把300头猪分5批出货,均价硬是比邻居高0.8元/斤。更绝的是,他提前在期货市场买了看跌期权,节后猪价下跌反而净赚了3万块保证金。
价目表里的猫腻
新手最容易掉坑的就是这些名词:
地销价 | 宰场结算价 | 超市合同价 |
---|---|---|
养殖户实际到手价 | 扣完杂费的价格 | 含促销补贴的价 |
通常最低 | 暗藏扣重陷阱 | 可能滞后15天 |
上周我在石家庄双鸽市场亲眼所见:养殖户老李的地销价标22.4元,实际到账却被扣了0.6元的检疫费和0.3元的运输损耗。要我说,这养猪的账本得拿放大镜看。
现在吉林有人搞起了"元旦期货猪",交200定金锁定春节后出栏价。依我看这招悬得很,去年腊月那些签保价协议的,开春后倒亏了饲料钱。倒是河南那帮搞"分段式出栏"的,把300斤的猪拆成两次卖,反而多赚了万把块。
要我说啊,这元旦节的猪价就跟饺子馅似的,看着都是肉,但肥瘦搭配得当才能卖出好价钱。记住了,屠宰场的冷库监控比行情软件更诚实,多看看他们凌晨三点卸货车的数量,比听十个专家的分析都管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