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别笑!上个月老李家新买的十头牛犊子集体拉稀,兽医来了一看直拍大腿:"这哪是牛啊,分明是当羊羔养了!"您猜怎么着?问题就出在没搞懂"羔牛"这俩字的门道。今儿咱就掰扯掰扯这个让新手栽跟头的词儿——羔牛到底是啥?咋养?养来干啥?
先说这"羔"字,甲骨文里就是四个小点儿围着羊,活脱脱小羊羔的模样。可古人讲究"见字生意",后来但凡带四点底的字,像羔啊、熊啊,都跟火候或温度扯上关系。说白了,"羔"就是需要温乎劲儿崽子。
那"羔牛"咋解释?您翻《康熙字典》能找着:"羔,羊子也,又泛指幼兽"。咱老话说的"牛羔子",可不就是刚落地的小牛犊嘛!去年我在内蒙牧场亲眼见过,刚出生的牛崽子腿都打颤,毛还湿漉漉的,牧民管这叫"湿羔牛"。
别看这词儿不起眼,里头学问大着呢!您知道古代祭祀分太牢、少牢不?太牢要牛、羊、猪三牲俱全,少牢就减成羊和猪。可要是碰上特殊日子,拿羔牛当祭品反而更金贵——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藏族同胞那儿还有讲究。青海湖边的南加老师跟我说过,他们那儿的牛羔生下来要喂七天羊奶,说是"借羊的温顺性子"。您瞅这养殖智慧,比啥科学配方都来得实在!
现在养殖场为啥抢着养羔牛?我跟您算笔账就明白了:
不过您可得留神!去年河北有个养殖户把三个月牛犊当羔牛卖,结果抽检发现注水肉。现在行内规矩明明白白——断奶前(6月龄内)才算正经羔牛。
新手最容易在这三件事上栽跟头:
上个月我去参观现代化牛场,人家给羔牛戴的项圈能监测体温,数据直接传手机APP。科技加持下,羔牛成活率从75%飙到92%!
要说诀窍,就记住"三度原则":
有个绝招跟您透漏:在羔牛饲料里加0.5%的食用小苏打,能中和胃酸。这法子让老王家羔牛日增重多了200克!
养羔牛这事儿,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就跟带孩子似的,得摸着脾气来。上次有个新手问我:"用奶粉喂还是鲜奶好?"我的回答是:"就像城里娃喝配方奶,农村娃喝鲜奶——各有各的好!"
记住三句掏心窝的话:
对了,最后唠叨句:千万别信"一月出栏"的鬼话!上周刚有养殖户被骗,买的"速长激素"其实是葡萄糖水。养羔牛这事儿啊,急不得,躁不得,得跟着牛脾气慢慢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