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玉米价格暴涨25%那会儿,隔壁养殖场老周愁得头发都白了,可温氏的饲料成本愣是降了8%。这事儿就跟变魔术似的,其实秘诀就藏在专业配方团队手里。温氏养着51人的饲料营养天团,光博士就13个,他们捣鼓出的"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直接把传统配方掀了个底朝天。
问题1:饲料营养怎么算得比计算器还准?
这事儿得靠大数据喂养!温氏建了个饲料原料营养值动态数据库,就跟给每粒玉米办身份证似的:
原料 | 传统检测值 | 温氏动态值 | 利用率提升 |
---|---|---|---|
菜籽粕 | 粗蛋白36% | 实际吸收28% | +12% |
米糠 | 代谢能2.8 | 季节波动±0.3 | 及时调整配方 |
鱼粉 | 氨基酸固定 | 分产地建档 | 避免浪费15% |
重点来了:他们连猪鸡鸭的肠子都研究透了,搞出的"鸡肠道健康技术"让饲料转化率飙升,去年光这项就省了1.2亿。
问题2:为啥非要自己建饲料厂?
看组数据就懂了:
温氏的玩法是七分自产三分买,核心区域自建厂,偏远地区灵活采购。这就好比自家厨房备着主粮,偶尔下馆子改善伙食。去年他们在东北新投产的饲料厂,直接把运输成本砍了18%。
走进温氏的车间你会惊掉下巴:
这套流程下来,饲料保质期从45天拉到60天,经销商再也不用半夜抢鲜货了。
现在行业里眼红的可不少,牧原、新希望都在猛挖温氏的配方师。但温氏早就布下三重保险:
不过隐患也不是没有,今年进口鱼粉涨了30%,他们的替代方案还没完全跟上...
跟温氏饲料事业部老陈喝过茶,他说了句大实话:"现在省下的每分钱,都是将来猪价暴跌时的救命钱。"我的观察是:
最后提醒句:看着温氏现在风光,可他们实验室的灯永远亮到凌晨两点。这年头,搞养殖的要是没点科技狠活,真不如早点改行卖饲料来得实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