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养猪的老铁们!你们有没有算过账?每天哐哐往食槽里倒的饲料,里头藏着多少“冤枉钱”?我隔壁村的老张,去年猪养得挺肥,结果一算账,饲料成本占了六成!后来发现啊,问题就出在中期预混料配比这个坎儿上——这玩意儿搞不明白,猪长得慢不说,每头猪得多花200块饲料钱!

先别急着挠头!咱们把预混料拆开看,说白了就是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的黄金组合。但重点来了——为啥非得自己配?现成的不香吗?
举个栗子🌰:你见过有人天天吃复合维生素片,结果还是缺钙吗?猪也一样!不同阶段的猪,需要的营养比例天差地别。比如60-90公斤的中期育肥猪,钙磷比得控制在1.2:1,这数要是偏了,猪骨头脆得跟苏打饼干似的,卖的时候直接掉价!

💡新手必看:
- 预混料占全价饲料的1%-4%(多了烧钱,少了要命)
- 核心三大件:多维素+微量元素+载体(玉米粉/石粉)
- 千万别自己瞎掺!见过有人往里头加豆粕,结果猪集体拉稀的吗?
误区1:“营养越高越好”
你信不信?有人给中期猪喂哺乳母猪料,结果猪光长膘不长个,最后卖相像充气气球?中期猪的赖氨酸需求比哺乳期低0.3%,这小数点后头的数,可比黄金还金贵!
误区2:“跟着感觉走”
我表舅去年用“祖传配方”,结果猪毛色像枯草。后来检测发现,锌含量超标3倍!知道啥后果吗?猪的免疫力直接崩盘,一场流感带走20头...

误区3:“全国配方走天下”
北方的老铁用东北玉米,南方的兄弟用本地麸皮,这能一样吗?比如广东湿热天,饲料里必须多加0.2%防霉剂,不然霉菌毒素分分钟教你做人!
第一步:抄作业!
直接上农科院给的参考表:
| 营养成分 | 60-90kg猪需求 | 常见原料 |
|---|---|---|
| 粗蛋白 | 16% | 豆粕+菜籽粕 |
| 钙 | 0.6% | 石粉+骨粉 |
| 磷 | 0.5% | 磷酸氢钙 |
第二步:因地制宜
在四川就用本地酒糟替代10%玉米(能省8%成本),在山东可以加花生粕——但记住!花生粕不能超8%,否则黄曲霉素超标警告!

第三步:动态调整
夏天高温时,每吨料多加200g维生素C;连续阴雨天,必须把防霉剂从0.5%提到0.7%。
第四步:试喂观察
配完先喂5头猪试三天,重点关注:
👉 粪便是否成型(太稀说明蛋白高了)
👉 毛色是否发亮(暗淡要补锌)
👉 日均增重是否达标(中期猪要长0.75kg/天)
去年帮我堂弟的猪场算过账:按这个套路走,120头中期育肥猪,饲料成本从11万降到7.8万,关键是什么?出栏时间还提前了18天!

最后说句大实话:
养猪这事儿吧,千万别把预混料当玄学。记住三个数字——0.3%、15天、200元。啥意思?配比误差超过0.3%,育肥周期多拖15天,每头猪少赚200块!现在你摸着良心说,这配比的事,值不值得较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