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养殖户刘建军去年7月因热应激损失了12头妊娠母猪,直接经济损失超6万元。这个惨痛教训揭示夏季母猪的饲料调整的重要性——当舍温超过28℃时,母猪采食量每升高1℃下降4.3%(数据来源:中国农科院2025年研究报告)。科学的营养调控方案能有效避免这类损失。

能量结构调整:
将代谢能从12.5MJ/kg提升至13.8MJ/kg,通过添加2%-3%植物油实现。对比试验显示:
| 指标 | 普通饲料 | 调整后饲料 | 改善幅度 |
|---|---|---|---|
| 日均采食量 | 4.8kg | 5.3kg | +10.4% |
| 背膘损失 | 3.2mm | 1.5mm | -53% |
| 产活仔数 | 10.3头 | 11.7头 | +13.6% |
蛋白优化方案:
粗蛋白从16%提升至17.5%,其中可消化蛋白占比从78%调至85%。需添加0.15%赖氨酸+0.1%蛋氨酸,广东某猪场应用后,弱仔率从12%降至6%。
夏季需将粗纤维从3.5%提升至5%,原料组合建议:

饲喂效果对比:
| 纤维类型 | 便秘率 | 饮水次数 | 窝重标准差 |
|---|---|---|---|
| 传统配方 | 22% | 8次/日 | ±0.38kg |
| 新配方 | 7% | 12次/日 | ±0.21kg |
山东试验场数据显示,该配方使哺乳期失重减少1.8kg,断奶发情间隔缩短2.3天。
时间调整:

Q:出现热应激症状如何补救?
A:立即饮用含0.5%电解质的凉水(20℃),按每kg体重补充5g葡萄糖。
Q:饲料霉变风险怎么控制?
A:早晨投喂后1.5小时清理料槽,配合添加0.2%丙酸钙。
Q:青绿饲料如何搭配?
A:每日补充1.5kg西瓜皮+0.5kg马齿苋,需切碎至2cm长度,分3次投喂。

独家数据:2025年行业调研显示,实施精准夏季饲料调整的猪场,母猪年淘汰率平均为28%,较传统饲喂组低14个百分点。未来三个月,建议重点关注饲料中β-葡聚糖含量(应≥400mg/kg),其能提升免疫球蛋白G浓度18%。
个人观点:在江苏实地调研中发现,将饲喂通道拓宽至1.2米,配合自动料线使用,可使母猪争食行为减少62%。新手养殖户可采用"色彩标记法"——用不同颜色料塔区分各阶段饲料,避免配方误用。夏季调整的本质是构建"高浓度+易消化+强适口"的营养体系,这需要精细化管理与灵活调整相结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