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风季,海南琼中黎族农户老王的20亩木薯地泡在水里,眼看3万斤木薯就要烂在地里。隔壁村的饲料厂老板老陈却带着几个塑料桶上门:"把这些木薯发酵做成饲料,你家30头黑山羊过冬的饲料就有着落了。"

第1天处理现场:老王拿着砍刀发愁,木薯块茎还带着泥巴。老陈的操作让人意外——故意保留10%表皮泥土。"这些土壤微生物能加速发酵,比买菌种便宜多了。"两人把木薯剁成麻将牌大小,掺入米糠时有个细节:每100斤木薯加3斤过期酸奶,这是老陈试了5年发现的"秘方"。
第3天观察变化:塑料桶里飘出酒香味,老王伸手一摸:"怎么发热了?"老陈解释这是正常现象,温度控制在35-45℃最理想。他们用温度计监测时发现,中午太阳直射会导致局部升温过快,临时给桶裹上稻草席降温。
原料配比表(以1000斤木薯为例):

关键设备清单:
意外情况处理:
琼中畜牧站的检测报告显示,发酵后木薯的粗蛋白含量从2.1%提升至8.3%。老王用这些饲料喂养的黑山羊有个明显变化:原本每天要喂3次的羊,现在傍晚5点喂完,到第二天早上8点料槽还有余料。

更惊喜的是成本账:
去年文昌市有个失败案例:张大姐的发酵饲料导致20头猪腹泻。问题出在容器清洁度——她用了装过化肥的塑料桶。建议用食用级容器,或者用5%柠檬酸溶液浸泡6小时消毒。
还有个容易犯的错:很多人以为发酵越久越好。实际上在海南的气候条件下:

跟着老陈学艺三年,我发现个有趣现象:用火山岩地区的木薯发酵,饲料会自带矿物质成分。去年拿乐东县两个养殖场做对比,用普通木薯饲料的鸡群,每只平均要多喂7天才能出栏。这个发现后来被写进《热带饲料加工技术指南》,算是咱们海南农民的智慧结晶。
最近听说老王的儿子开了抖音直播卖发酵饲料,直播间背景就是他们家堆满木薯的院子。看来这土法子真要变成新产业了,不知道老陈会不会收徒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