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养殖技术 >
浓缩料和豆粕:养殖户必须知道的黄金搭档

作者:饲料小助手 时间:2025-11-13 阅读:455

​浓缩料里加了豆粕是不是多此一举?​
最近在养殖户群里看到个争论:老王说浓缩料已经营养全面,再加豆粕纯属浪费;老李却坚持每吨饲料必须掺15%豆粕。两人吵得脸红脖子粗,最后谁也没说服谁。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村里张大叔的养猪场——用了三年浓缩料突然改配方,结果每头猪多赚了200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浓缩料和豆粕到底该怎么搭。

浓缩料和豆粕:养殖户必须知道的黄金搭档

一、浓缩料不是万能钥匙,得看猪圈里的具体情况

先弄明白浓缩料是啥。简单说它就是各种营养素的"压缩包",包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这些"高级货"。但浓缩料有个bug——​​能量含量普遍偏低​​。就像咱们吃压缩饼干得配水,猪吃浓缩料也得搭配能量饲料。

豆粕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它含有40%-45%的粗蛋白,比玉米高6倍,氨基酸组成还特别接近动物需求。不过重点来了:​​不是所有浓缩料都需要加豆粕​​。比如有些全价料已经按比例配好,你再往里加豆粕反而会打破营养平衡。

浓缩料和豆粕:养殖户必须知道的黄金搭档

去年邻县有个典型案例:刘婶家的羊群吃了掺豆粕的浓缩料,结果30%的羊得了蹄叶炎。后来检测发现,她用的浓缩料本身蛋白质含量就超标了。


二、加不加豆粕?记住这三个金标准

  1. ​看饲料标签的粗蛋白含量​
    如果浓缩料标注粗蛋白≥35%,通常不用加豆粕;要是低于28%,就得考虑补充。有个简单算法:每增加1%豆粕,粗蛋白提升约0.4%。

  2. ​看养殖品种的生长阶段​
    育肥期的猪对蛋白质需求量大,比如30-60公斤阶段,推荐豆粕添加量12%-15%;到了出栏前一个月,降到8%就行。反刍动物就完全不一样,成年牛加豆粕超过10%可能引发瘤胃酸中毒。

    浓缩料和豆粕:养殖户必须知道的黄金搭档
  3. ​看当地原料价格​
    今年豆粕价格像坐过山车,从年初的3800元/吨涨到4200元,最近又回落到4000元。建议做个成本核算:当豆粕价格低于玉米1.8倍时,适当增加比例更划算。


三、实操中的三大坑,新手千万要避开

​① 凭感觉撒豆粕​
见过最离谱的是用铁锹直接往饲料里扬豆粕,这绝对是大忌。正确做法是用搅拌机混合,保证每吨饲料误差不超过5公斤。

​② 忽视加工工艺​
生豆粕含有抗营养因子,必须经过110℃以上高温处理。去年镇上老周图便宜买了土法加工的豆粕,结果猪群拉稀半个月,直接损失两万块。

浓缩料和豆粕:养殖户必须知道的黄金搭档

​③ 不看原料新鲜度​
夏天高温时,豆粕开封后超过20天就会结块变质。教大家个检测方法:抓把豆粕攥紧再松开,能自然散开的是好货,要是粘成团赶紧扔掉。


四、我的独家调配秘籍

在养殖场蹲点三年,总结出个"三三制"调配法:

  1. 三种检测必做:原料过筛、水分测定、蛋白检测
  2. 三次搅拌原则:先混浓缩料和豆粕,再加能量饲料,最后拌入微量元素
  3. 三天观察期:换新配方后,重点观察粪便形态、采食量和动物精神状态

上个月帮李哥的养鸡场调整配方,把豆粕比例从18%降到14%,同时增加了0.3%的蛋氨酸。结果饲料成本每吨省了120块,产蛋率反而提高了5%。

浓缩料和豆粕:养殖户必须知道的黄金搭档

​个人观点时间​
从业十年见过太多"配方教条主义"。其实养殖就像做饭,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菜谱。豆粕加不加、加多少,关键得看四个活数据:动物品种、生长阶段、原料价格、环境温度。记住,​​好配方是算出来的,更是试出来的​​。下次有人跟你说"必须加"或"不能加",先掏出计算器算笔经济账,再去猪圈鸡舍转两圈,保准比听一百个专家讲座都管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jishu/99786.html

标签: 养殖户,豆粕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