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老王最近遇上了难题——购买的饲料添加剂包装上赫然印着"胆汁酸",这到底算不算正规饲料原料?去年他的猪场因为误用某类添加剂被监管部门处罚,这次他学聪明了,先翻出《饲料原料目录》查证。这份谨慎救了他,因为目录里确实没找到"胆汁酸"这个条目。那么问题来了,胆汁酸究竟该不该出现在饲料配方里?

农业农村部262号公告的《饲料原料目录》确实未单独列出胆汁酸,但第7.6类"微生物发酵制品"中允许添加其衍生物。这种模糊地带让不少厂家钻空子:
✅ 合规做法:从动物胆囊提取的胆汁酸,经微生物发酵改性后报批
❌ 违规案例:河北某企业直接添加猪胆粉,被检出沙门氏菌超标
2025年行业抽检数据显示,21%标称含胆汁酸的饲料存在原料来源不合规问题。
山东两家万头猪场的对比试验很有说服力:

| 项目 | A场(合规添加) | B场(直接添加) |
|---|---|---|
| 日增重 | +230g | +190g |
| 料肉比 | 2.63:1 | 2.81:1 |
| 腹泻率 | 3.2% | 8.7% |
| 检测合格率 | 100% | 68% |
A场技术员透露秘诀:选用包被型胆汁酸制剂,既保证效果又规避法规风险。
广东某鸭场去年开始执行这个流程,不仅饲料成本降低12%,产品还通过了供港认证。他们发现,合规的胆汁酸制剂虽然单价高15%,但用量可减少30%,综合成本反而更低。
现在行业内有个有趣现象:越是规模大的养殖场,越重视这类原料的合规使用。反倒是一些小散户,总觉得"加胆汁能促消化"就胡乱添加动物内脏。亲眼见过有养户把鸡胆囊直接拌入饲料,结果引发大规模沙门氏菌感染。其实胆汁酸就像炒菜用的味精,用对方法能提鲜,乱放就会齁嗓子。记住,合规的饲料添加剂本质上都是"带着镣铐跳舞",既要追求效果,更要守住安全底线。下次再有人推荐含胆汁酸的饲料,别急着问效果,先掏出手机查查批文号——这比听十场技术讲座都管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