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河北某万羽鸡场单日死淘量突然增至217只,产蛋率从92%暴跌至74%。经检测发现,鸡舍中午温度持续高于32℃,直接导致热应激反应。这个案例引出一个核心问题:蛋鸡产蛋适宜的温度是多少?温度控制偏差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实验证实(数据来源:2025年《家禽环境调控技术规范》修订版),蛋鸡产蛋期存在明确的温度效益拐点:
山东某标准化鸡场2025年生产记录显示:
| 温度区间 | 日均产蛋率 | 破蛋率 | 料蛋比 |
|---|---|---|---|
| 18-20℃ | 95.2% | 0.8% | 2.15 |
| 24-26℃ | 89.7% | 2.1% | 2.38 |
| 30-32℃ | 73.4% | 5.9% | 2.83 |
辽宁某养殖场采用三级升温法:

广东温氏集团鸡舍配置:
实验证明(数据来源:中国农科院2025年《环境生理学研究》),昼夜温差4-6℃的鸡群,产蛋周期延长23天。湖北某鸡场实施阶梯控温法:
河南某养殖户因温度计安装错误导致损失:
❌错误位置:距地面1.5m(鸡背高度)
✅正确位置:距地面0.8m(鸡活动区)

重庆某鸡场实测数据:
| 温湿度组合 | 产蛋率 |
|---|---|
| 26℃+45%RH | 88.4% |
| 26℃+75%RH | 79.2% |
| 23℃+65%RH | 92.7% |
江苏某10万羽鸡场对比三种温控方案:
| 方案 | 初期投资 | 年运行成本 | 温度波动值 |
|---|---|---|---|
| 传统风机湿帘 | 58万元 | 16.7万元 | ±2.8℃ |
| 智能环控系统 | 136万元 | 9.2万元 | ±0.5℃ |
| 地源热泵系统 | 293万元 | 4.1万元 | ±0.3℃ |
该场选择智能环控系统后,虽然设备投资增加78万元,但三年内通过降低死淘率(下降2.7%)和提高产蛋率(提升5.3%),累计增收214万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5年研究发现,在12-25℃范围内,温度每降低1℃需要增加1.7g/只/天的代谢能摄入。建议养殖户建立动态饲喂模型:当鸡舍温度从20℃升至24℃时,应将日粮能量浓度从2750kcal/kg下调至2650kcal/kg,同时将蛋白质水平从16.5%提升至17.2%。这种精准的营养调控,可使每吨饲料多创造127元的经济效益。记住,温度控制从来不是单一参数的战斗,而是环境、营养、管理协同作用的系统工程。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