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的张姐最近愁坏了——自家鸡场日产蛋量突然下降10%,请来兽医检查才发现问题出在豆粕上。原来她图便宜买的广西本地豆粕,粗蛋白含量竟比标准低了3.8%。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走访的湖北黄冈养殖场,他们专程从黑龙江拉豆粕,每吨多花200块运费却省下15%饲料成本。

在南宁五塘镇鸡场做了组对比实验:同样饲喂海兰褐蛋鸡,使用不同产地豆粕的产蛋表现:
| 产地 | 粗蛋白含量 | 蛋壳厚度(mm) | 料蛋比 |
|---|---|---|---|
| 黑龙江 | 43.2% | 0.38 | 2.15:1 |
| 山东 | 41.8% | 0.35 | 2.28:1 |
| 广西本地 | 39.5% | 0.32 | 2.41:1 |
崇左养殖户老韦的经验值得注意:"用东北豆粕的鸡群,高峰期能多维持20天。"不过运输成本得算清楚,超过300公里建议选大型饲料厂的定制豆粕。
在柳州饲料市场学到的鉴定方法,养鸡新手也能快速掌握:

重点看包装信息:养蛋鸡用豆粕必须标注"去皮豆粕",广西某饲料厂2025年抽检数据显示,带皮豆粕的代谢能比去皮型低12%。
根据广西畜牧研究所的试验报告,不同产蛋阶段的豆粕添加量应动态调整:
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夏季每升高1℃,豆粕用量要减0.3%。去年宾阳县的极端高温天气,多个鸡场因未调整配方导致蛋重下降2克。

在河池某生态鸡场见到创新做法:用发酵木薯渣替代15%豆粕,配合酶制剂使用。实测数据:
但要特别注意:替代方案必须做足过渡期,突然换料可能引发鸡群啄羽。建议每周替换比例不超过3%。
跑了三年豆粕采购,总结出三条铁律:

上个月帮表弟把关,在贵港截下一车掺了棉粕的劣质豆粕。现在他鸡场的破蛋率从3%降到0.8%,这钱省得值当。
走过广西十几个养殖集中区,发现豆粕使用真不是越贵越好。像梧州那个用本地豆粕+氨基酸平衡配方的鸡场,效益反而比纯用东北豆粕的高8%。建议新手先做三个月饲料日记,记录不同配方效果,比盲目跟风靠谱多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