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三明某养殖场的5万羽海兰褐蛋鸡进入产蛋后期,产蛋率从92%暴跌至78%(数据来源:福建省畜牧总站2025年季度报告)。场长陈永福发现,产蛋后期如何提升产蛋不仅关系企业利润,更决定着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宁德三家标杆鸡场,我们总结出可的解决方案。

漳州温氏蛋鸡场的实践表明:调整钙磷比可使后期产蛋率提升5%(数据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25年研究)。具体操作方案:
龙岩某养殖场2025年9月的对照实验显示,优化后的饲料配方使产蛋维持率提高8%,破壳率下降2.3个百分点。关键指标:蛋壳厚度从0.32mm增至0.35mm(数据来源:龙岩市农产品检测中心)。
<传统配方与优化配方对比表>

| 营养素 | 常规配方 | 优化配方 | 效果提升 |
|---|---|---|---|
| 钙含量 | 3.8% | 4.2% | +10.5% |
| 有效磷 | 0.38% | 0.42% | +10.5% |
| VD3 | 3000IU/kg | 5000IU/kg | +66.7% |
厦门大学畜牧研究所发现:光照强度提高10%可使产蛋后期维持率提升3%。宁德某鸡场的创新实践包括:
莆田某养殖场通过安装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使产蛋高峰维持期延长23天,每羽鸡多产4枚蛋。核心突破:将鸡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000ppm以下(数据来源: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25年技术规范)。
南平市畜牧站2025年调研显示:减少应激源可使产蛋后期损耗降低15%。具体实施方案:

泉州某鸡场通过改造自动化设备,使产蛋后期死淘率从5.8%降至3.2%,年增收超50万元。关键细节: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设备维护,避免突发停机造成应激。
在福州举办的畜牧业博览会上,笔者见到某企业展示的"产蛋曲线预测系统",可通过AI算法提前30天预判产蛋率变化。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福建省畜牧协会的警示:产蛋后期管理不当将导致每羽鸡少产12-15枚蛋。对于中小养殖户,建议优先实施三项基础改造:升级饲料配方、安装环境监控设备、规范日常操作流程。就像武夷山茶农根据茶树龄调整采摘标准,产蛋后期管理更需要精准施策——当你的鸡群产蛋率下降1%,就意味着每万羽日损60斤鸡蛋,这个数字值得每个养殖户警醒。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