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鸡舍里羽毛凌乱的老母鸡,山东养殖户老王挠着头嘀咕:"喂的明明是名牌饲料,咋这仨月产蛋率从92%掉到74%了?"这个场景在河北赵县李大姐的鸡场同样上演过。直到她们调整了产蛋后期专用预混料,蛋壳质量改善的同时,每月饲料支出反而降了2800元。产蛋后期蛋鸡预混料的选择,藏着这类问题的破解密码。

380日龄后的蛋鸡需要什么营养?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养殖效益。这个阶段的鸡群呈现三大特征:
中国农科院2025年的实验数据显示,使用专用预混料的后期鸡群,破蛋率可控制在3%以内,而普通饲料组高达8.7%。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需要减少2%粗蛋白摄入,转而强化特定氨基酸补充。

市面标榜"后期专用"的产品,到底该含哪些关键成分?我们对比了广东三家大型蛋鸡场的用料记录:
| 必要成分 | 作用机理 | 建议含量 |
|---|---|---|
| 植酸酶 | 提升磷利用率 | 5000FTU/kg |
| 蛋氨酸 | 维持产蛋持续性 | 0.45%-0.55% |
| 有机锌 | 改善蛋壳强度 | 80-100mg/kg |
| 维生素D3 | 促进钙质沉积 | 4000IU/kg |
浙江某20万羽养殖场的技术主管透露:预混料中是否含胆汁酸制剂,是判断产品专业度的重要指标。他们通过添加0.03%胆汁酸,使破蛋率从5.2%降至2.8%。
怎样辨别优质后期预混料?记住这三个土办法:

去年江苏某合作社的教训值得警惕:他们贪便宜采购临期产品,结果维生素大量失效,导致2.6万只鸡集体出现软壳蛋,直接亏损超18万元。
不同养殖规模需要差异化方案。福建两家万羽鸡场的对比实验显示:
| 对比项 | 中小型鸡场(3万羽) | 大型鸡场(20万羽) |
|---|---|---|
| 预混料添加量 | 3% | 5% |
| 钙源选择 | 石粉+贝壳粉 | 纳米钙 |
| 搅拌时长 | 8分钟/批次 | 15分钟/批次 |
| 日均成本 | 0.11元/羽 | 0.09元/羽 |
漳州某中型养殖场主分享经验:5万羽以下规模建议采用分阶段配料模式,虽然人工成本增加20%,但能降低5%-8%的饲料浪费。

为什么补钙反而出现腹泻?湖北某鸡场的案例具有警示意义:
近期行业出现的新动向值得关注:头部企业开始提供"蛋壳厚度检测+配方调整"联动服务,通过定期采集蛋壳样本,动态调整预混料配比。试点数据显示,这种方法能使后期鸡群维持85%以上产蛋率多出23天。
走访河南饲料厂时发现个有趣现象:同款预混料在自动喂料系统和传统料槽中,使用效果相差11%。这说明饲喂设备的先进程度同样影响预混料效能。建议资金有限的养殖户至少投资自动混料机,确保每吨饲料搅拌时间不少于10分钟。

现在南方某些地区兴起"预混料银行"模式,养殖户可根据当月产蛋率随时调整配方。这种灵活供应模式虽然使吨均成本增加150元,但能降低8%-12%的饲料损耗。或许这就是未来中小养殖场的破局之道?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