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刚入行的新手养鸡户最常问的就是:"我这鸡苗天天喂饱喝足,怎么三个月了还跟鸽子似的?" 前两天还有位粉丝在后台急吼吼地留言,说自家鸡场每天消耗200斤饲料,结果肉鸡平均体重比隔壁老王家的轻了整整2斤。这事儿吧,就跟新手如何快速涨粉似的,看着简单,门道可深了。

先来说个真事儿。去年我表弟在豫北搞养殖,非说自家玉米喂鸡长得快,结果三个月过去鸡群里愣是出了十几只"袖珍鸡"。后来专家一检测,好家伙,那玉米霉变率都超标三倍了,鸡吃下去能吸收营养才怪。所以说啊,肉鸡长得慢这事儿,往往都是些你压根想不到的细节在作祟。
第一宗罪:饲料配方比丈母娘脾气还难捉摸
很多新手觉得饲料嘛,不就是玉米掺点豆粕?去年山东有个养殖场做过对比实验,用标准配方和随意配比的饲料喂鸡,45天时体重能差出1.8斤。特别是0-3周龄的雏鸡,要是蛋白质含量不够18%,那后期长肉基本就废了。这里边还有个坑,有些养殖户看着鸡爱吃就猛加麦麸,结果粗纤维超标,鸡吃得再多也是白搭。
第二宗罪:鸡舍环境堪比蒸桑拿
上个月去河北参观个鸡场,大中午的温度计显示35℃,湿度飙到80%,那些鸡热得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要知道肉鸡最舒服的温度是21-24℃,每高1℃日增重就能降3%。更坑的是,有些新手怕鸡冷,把通风口堵得严严实实,结果氨气浓度超标,鸡天天咳嗽能长肉才怪。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那到底该怎么判断环境合不合适?" 简单,你晚上进鸡舍待十分钟,要是自己都觉得闷得慌,或者眼睛被氨气熏得流泪,赶紧整改吧。
第三宗罪:选种就像开盲盒
去年行业里出过件荒唐事,某养殖户图便宜买了批"伪AA+"鸡苗,养到出栏时均重才3.2斤,直接赔掉底裤。现在正经的科宝500和罗斯308,正常情况下42天就能长到5斤。这里教大家个诀窍:看鸡爪!优质品种的雏鸡脚胫粗壮,指甲圆润,那些脚杆细得像牙签的趁早别要。
第四宗罪:防疫变成走过场
见过最离谱的养殖户,给鸡做疫苗想起一茬是一茬,新城疫和二联苗能间隔半个月打。结果鸡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饲料转化率比别人低了0.3。这里说个冷知识:肉鸡在应激状态下,每天能少长30克肉,所以疫苗接种必须严格按时间表来。

第五宗罪:喝水这事儿能要命
你敢信?去年河南某鸡场因为水线堵塞,2000只鸡每天实际饮水量只有正常值的60%,结果出栏均重少了整整1.5斤。更可怕的是有些新手直接用井水喂鸡,水里大肠杆菌超标导致慢性腹泻,这种鸡吃再多饲料也是"直肠子"。
第六宗罪:光照计划乱得像没课表的大学生
有个典型案例,某养殖户觉得晚上开灯费电,每天就给鸡16小时光照,结果鸡群采食时间不足,28日龄体重比标准少了400克。现在科学做法是前三天24小时光照,之后每天递减1小时,到出栏前保持18小时照明。注意!光照强度也不能太强,15勒克斯就够了,跟家里厕所灯差不多亮。
第七宗罪:密度大得跟早高峰地铁似的
去年参观过一个"高产"鸡场,每平米养了18只鸡,结果后期每天死十来只。正常密度应该是:1-7日龄30只/㎡,往后每周减5只,到出栏时不超过12只/㎡。特别是夏天,密度过大容易引发热应激,鸡互相踩踏造成的损失比你想的严重得多。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拍大腿:"呀我全中招了怎么办?" 别急,去年帮广西一个养殖场做整改,就调了光照程序和饲料配方,四周时间把料肉比从1.8降到了1.6。重点是要建立养殖日志,每天记录采食量、死亡数、温湿度这些数据,比凭感觉养殖靠谱多了。
小编觉得啊,养鸡这事儿就跟带娃似的,得讲究个"科学喂养"。那些长得慢的肉鸡,多半是在品种、环境、营养这些基础环节掉了链子。下次再遇见鸡不长肉的情况,别急着换饲料,先把鸡舍角角落落检查个遍,说不定问题就出在你天天路过却从不在意的那个水槽边上。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