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养殖户老张发现,21日龄的罗曼粉鸡群日均增重从15克跌到9克,羽毛蓬乱如同炸毛的蒲公英。去年此时,他因忽视小鸡中期的挑战饲料调整,导致15%的鸡发育滞后。今年通过三项关键调整,鸡群28日龄达标率从73%提升至95%。这中间的转折,藏在三个精准的配方调整中。

中国农科院实验数据显示,4-8周龄小鸡的代谢能需求比育雏期高18%(数据来源:2025年《家禽科学》)。实地走访发现:
河北某养殖场实测:调整后料肉比从2.1:1优化至1.8:1,相当于每只鸡节省0.8元饲料成本。
全国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推荐方案:

| 营养成分 | 4-6周标准 | 7-8周标准 |
|---|---|---|
| 代谢能 | 3000kcal | 3100kcal |
| 粗蛋白 | 18% | 16.5% |
| 钙 | 0.9% | 0.8% |
| 可利用磷 | 0.45% | 0.4% |
广东温氏集团采用"三阶梯过渡法":每周降低0.5%蛋白,同步提升50kcal代谢能,使鸡群均匀度提高22个百分点。
2025年行业警示案例显示:
江苏养殖户王某的教训:在6周龄未及时调整配方,导致23%的鸡出现腿病,每只治疗成本增加1.2元。

山东某企业创新方案:
✔ 用3%菜籽粕替代等量豆粕(蛋白利用率保持92%)
✔ 添加0.1%复合酶制剂(纤维消化率提升28%)
✔ 使用包被维生素(损耗率从15%降至5%)
成本对比显示,新方案使吨饲料成本降低120元,料肉比反而优化0.2个点。
河南牧原集团实测数据:

改造后,鸡群生长速度离散系数从14%降至7%,达到欧盟育种标准。
当老张看着电子秤上310克的均匀鸡群时,终于明白小鸡中期的挑战饲料不是简单的配方调整,而是对生长规律的精准把控。那些在实验室调试营养参数的不眠夜,那些在料塔旁记录采食量的清晨,最终都化作养殖场里整齐划一的生长曲线。或许这就是现代养殖的真相——中期饲料调整的本质,是把生物规律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精密工程。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