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冷后鸡蛋越来越少?
河北邢台李大姐去年12月发现,500只蛋鸡日产蛋量从420枚锐减到230枚。问题根源在于鸡舍温差波动——数据显示昼夜温差超过5℃时,产蛋率会下降40%。提高冬季产蛋量的关键,在于破解温度、光照、营养这三重密码。

第一关:低成本保温妙招
传统煤炉取暖既贵又危险,试试这些替代方案:
山东某养鸡场实测发现,地暖管道+稻壳垫料组合使燃料费从每月8000元降到3000元。特别要注意进风口高度保持在1.8米,避免冷风直吹鸡群。
第二关:光照管理时间表
补充光照不是越亮越好,科学方案应该是:

通过对比不同光色发现:
| 光源类型 | 产蛋率 | 破蛋率 |
|---|---|---|
| 白光LED | 82% | 3.2% |
| 暖黄灯 | 78% | 1.8% |
| 红光 | 85% | 5.1% |
江苏养殖户采用晨昏各补光1小时策略,产蛋量回升19%。切记光照强度突然变化会引发应激,每次调整幅度不超过30分钟。
第三关:冬季专属饲料配方
低温环境下需要调整营养结构:

辽宁某饲料厂推出冬季强化配方,用5%的啤酒糟替代部分豆粕后,料蛋比从2.6:1降到2.4:1。有个省钱诀窍:把陈蒜瓣粉碎按0.3%添加,既能防病又能提高采食量。
独家发现:声音刺激法
最近在河南试验的声波调控技术取得突破。每天播放三次特定频率的母鸡召唤声(200-500Hz),能使产蛋高峰期延长15天。声波设备每月耗电仅6度,却能让每只鸡多产4枚蛋,2000只规模场每年增收超万元。(数据来源2025年《家禽环境生理学研究进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