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看到网上说用某某饲料配方能让白羽鸡40天就出栏,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啊?新手养鸡最头疼的就是饲料问题了吧——买现成的成本太高,自己配又怕搞砸。前阵子老王家的鸡群就因为喂错了豆粕比例,结果集体拉稀差点血本无归。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
先说个真实案例。隔壁村张婶去年开始养白羽鸡,头两个月用全价料每只鸡成本差不多12块,后来照着网上流传的"神配方"自己配饲料,结果每只成本压到8块5,关键还真养到了平均5.2斤出栏。这事儿让我开始相信,好的饲料配方确实能省大钱。不过新手得注意啊,那些直接扔给你个配方的帖子,十有八九藏着猫腻。
第一阶段(1-10天)的配方关键:
到了20天左右最容易出问题,好多养殖户这时候会发现鸡群突然不长了。这时候得调整配方里的能量蛋白比,玉米比例要提到65%,豆粕降到22%左右。对了,这时候加0.5%的植物油特别管用,特别是天气冷的时候。
现在肯定有人想问:网上那些说能40天出栏的配方是不是加了激素啊?说实话,正规养殖场现在没人敢用激素,关键在营养配比。像赖氨酸和蛋氨酸这些必须氨基酸的添加比例,直接决定了饲料转化率。这里给大家列个对比表:
成分 | 普通配方 | 优化配方 | 效果差异 |
---|---|---|---|
赖氨酸含量 | 0.85% | 1.2% | 日增重多15-20g |
代谢能值 | 2800大卡 | 3050大卡 | 料肉比降0.3 |
钙磷比 | 2:1 | 1.2:1 | 腿病减少40% |
最后说点实在的。新手别光盯着饲料配方,管理才是大头。同样的配方,早上喂和晚上喂效果能差出10%。有次我去参观养殖场,发现人家喂料时间精确到分钟,料槽永远保持三分满,这细节咱们散户真得学着点。
最近总有人私信问:"用便宜原料会不会影响长势?"这事儿得看你怎么搭配。棉籽粕确实便宜,但用量超过5%就会影响蛋白质吸收。我的建议是玉米+豆粕+菜籽粕三样打底,再配点麸皮调节肠胃,这样既省钱又安全。
小编觉得啊,养鸡这事儿就跟做饭似的,食材新鲜最重要。与其追求什么神秘配方,不如把基础原料配比搞明白。那些号称能40天出栏的配方,关键得看有没有科学依据,光说效果不说成本的八成是忽悠。新手记住六个字:稳着来,别贪快。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