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各位养殖新手,你们有没有发现同一个鸡苗场买的鸡崽,养到40天的时候,隔壁老王家的鸡能比你多长半斤肉?上个月我表弟就因为信了某宝店家的"全价饲料配方",白搭进去八千多药费。今天咱就仔细聊聊——那些看似科学的饲料配方里,到底藏着哪些新手不知道的门道?
开头先泼盆冷水:网上疯传的"低成本神配方",十个有九个都是坑。去年我们村六家养殖户做实验,用同样的配方喂鸡,结果料肉比能差出0.5。关键就在于三个核心阶段的微调:
1-15天雏鸡期: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为啥别人的鸡前半月长得快?答案就在温控上。把鸡舍温度稳定在32-35度,比喂什么补品都管用。我亲眼见过两家相邻养殖场,同样的配方,温度差2度,15天体重能差出40克。
到了20天左右最要命,鸡群开始疯狂长肉。这时候的配方得改头换面:
但这时候新手最容易犯两个错误:
乱用替代原料(下面这个对比表得看仔细)
| 原料 | 安全用量 | 超标后果 |
|-------------|----------|--------------------|
| 棉籽粕 | ≤5% | 日增重降12% |
| 菜籽粕 | ≤3% | 甲状腺肿大风险+35% |
| 米糠粕 | ≤8% | 料肉比飙升0.4 |
忽视饮水管理(水温差两度都会拉低7%的采食量)
现在豆粕价格暴涨37%,必须想办法应对。我今年试出来的省成本组合是:
老张家的万只鸡场用这个方案,饲料成本每吨降了220块。不过得提醒各位:新配方必须拿200只试三天,没拉稀再全棚推广。
鸡友们最关心的核心问题来了:40天出栏的配方到底有没有加激素?咱们摆数据说话:
小编这些年摸爬滚打总结出三句话:玉米不掺假,豆粕不超标,预混料不贪便宜。养殖场的水比海还深,与其追求神秘配方,不如把这些基础功夫做扎实。记住啊,养鸡是个精细活,差1%的配料比例可能就是赚与赔的天差地别。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