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每天起早贪黑喂鸡,饲料钱花得肉疼,结果鸡蛋卖不上价,算下来还倒贴钱?别急着怀疑自己笨,其实蛋鸡养殖里藏着太多新手不知道的门道。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老养殖户打死不说的大实话——尤其是饲料浪费、鸡群淘汰、环境控制这三大致命坑,看看你中招了几个?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冲着"高产"俩字选品种。海兰褐产蛋量高但容易生病,京红抗病强却产蛋少,这就跟相亲既要颜值又要会过日子一个道理。有个广西的养殖户去年买了3000只海兰褐,结果碰上黄梅天,半个月死了1/3,血本无归。
关键要看三点:
有个数据能吓死人——饲料浪费能吃掉你20%的利润。见过有人为了省成本买便宜饲料,结果鸡拉稀产软壳蛋,反而亏更多。
真正省钱要这么玩:
(突然想到个事:你们知道鸡喝水漏到料槽里,能让饲料发霉吗?这事儿害得我表叔去年赔了3万块...)
温度这事有多要命?举个真实案例:河北有个养殖场冬天舍不得烧煤,鸡舍温度掉到5℃,结果产蛋率从90%暴跌到40%,光饲料就多吃了1/3。
环境控制三件套:
见过太多人舍不得淘汰老母鸡,结果白喂半年不下蛋。有个数据特别扎心:10%的低产鸡能吃掉你25%的利润。
教你三招识别"混子鸡":
(去年我邻居就是因为心软没淘汰,5000只鸡少赚了8万多,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这个问题我替你们问过20年老养殖户,他说了句大实话:"养鸡是门实践学问,光看温度计不行,得会看鸡脸色"。比如书上说湿度要60%,但要是看到鸡张嘴喘气,就算湿度达标也得赶紧通风——鸡的感受比数据更重要。
再比如疫苗免疫,别光盯着程序走。去年秋天新城疫爆发,好多按程序接种的场子还是中招,为啥?因为疫苗运输时没冷藏失效了!所以疫苗瓶摸起来不冰手的千万不能用。
干了十几年养殖,见过太多人盲目追求"高产""速成",最后赔得底朝天。其实蛋鸡养殖就像种地,得顺应天时地利。现在有些年轻人一来就要搞全自动化,结果设备钱还没赚回来,鸡先病死了。
记住三句话:
养殖这事急不得,把基础打牢了,赚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那些号称"三个月回本"的套路,听听就算了,真要信了准掉坑里!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