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育成鸡饲料配方设计原则"这个问题,你是否也想了解更多呢?别等了,通过本文内容,你将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赶快跟随小编一起深入了解吧。
饲料配方是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饲料的营养价值、原料的现状及价格等条件合理地确定各种饲料的配合比例。它必须满足动物的营养,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获得数量多、品质好、成本低的产品。所以设计饲料配方时必须了解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和各种饲料原料的特性,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合理科学的饲料配合。配合、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料配合。配合、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设计饲料配方首先要确定好使用的营养标准,确定产品标准是设计饲料配方的依据。多数饲料厂采用的是国家标准,有的采用育种公司标准或国外的营养标准(如NRC标准),许多较大的饲料厂制定了适合自己情况的企业标准。
国家对产蛋鸡、肉用仔鸡、仔猪、生长肥育猪浓缩饲料(GB8833—88)实行的是强制性标准;对仔猪、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GB/T5915—93)和产蛋后备鸡、产蛋鸡、肉用仔鸡配合饲料(GB/T5916—93)实行的是推荐性标准;长毛兔、种猪的配合饲料标准只有行业标准;鱼饲料、蛋雏鸡、育成蛋鸡浓缩饲料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这样,设计饲料配方时,就不好参考。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部分国家标准已经不适应目前实际情况,如植酸酶的应用,使得饲料中的植酸磷得以释放,被动物体利用,减少了无机磷的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标准中的总磷指标就不适合现在的情况。新颁布实施的《饲料标签>)(GBl0648—1999),也对饲料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产品的分析保证值要求也高了,如浓缩饲料要标示氨基酸、主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而国家标准没有这些指标的数值。 国家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灵活使用。
对于没有国家标准的畜禽品种,可参考发达国家的标准,如NRC(美国国家研究院)标准,ARC(英国农业研究院)标准,日本饲养标准,原苏联饲养标准。
每个育种公司每推出一个畜禽新品种,就会有一整套的标准相应推出。一般讲育种公司为其自身利益考虑,制订的饲料标准相对而盲往往较高,
由于国家标准的局限性,在实际生产中的不可操作性,许多企业制订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制订,有国家标准的必须以国家标准为指导,指标不得低于国家标准。《饲料卫生标准》企业不得自己制订,属于强制性标准,必须遵照《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l3078—2024)。
由于一个地区的饲养品种,饲养方式不同,所以设计饲料配方时,首先要做市场调查,明确动物种类,尽量根据品种建议量设计配方。如肉仔鸡养殖较多的品种多为AA、艾维茵,就应尽量根据育种公司提供的标准设计配方。对于零散市场,要找主体,对那些用户多、品种杂的要进行分类。
3.1选择当地常用的原料品种,有针对性的设计配方
对于原料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数值,参考国家发布的中国饲料数据库《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对于原料的能量值,由于实测较难,一般不作测定,利用能量估计公式估测。但要考虑到原料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的变化可能影响到能量值的变化。
3.2应根据原料价格变化及时调整配方
确定原料价格时,要明确原料价格是库存价格还是市场价格,是预测价格还是平均价格。根据价格变化及时调整配方,这样可以降低配方成本。
由于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在利用粗纤维上的差别,以及过多粗纤维对单胃动物生产性能有影响,有必要控制粗纤维在饲料中的含量。一般鸡、仔猪控制在5%以下,生长猪控制在8%以下。
很多饲料原料中含有一些天然的有毒、有害物质。植物性饲料中含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硫代葡萄甙、棉酚、蛋白酶抑制剂等;动物性原料中含有组胺、肌胃糜烂素(劣质鱼粉)等。所以在雏鸡饲料不用菜籽柏、棉籽粕等,配合饲料中不能有沙门氏杆菌(致病菌),重金属含量也不宜超过规定含量。目前超量添加铜、铁、锌、砷以迎合部分市场的作法也是不可取的。
3.5饲料组成体积应与动物消化道大小相适应
饲料组成的体积过大,可造成消化道负担过重,影响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体积过小,即使营养物质已满足需要,但动物仍感饥饿,而处于不安状态,不利于正常生长、生产。各种动物每日饲喂量,由于其品种、年龄、体重、生产情况的不同差异很大,应分别掌握。
要考虑到原料变化对饲料的颜色、气味等指标对动物的应激、适口性、市场的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以往的饲料配方计算是采用简单的试差法、十字法、对角线法等方法。现在饲料厂大都采用计算机设计饲料配方,不仅计算效率大大提高,还可以全面考虑营养与成本的关系,资源利用率提高.饲料成本下降。 5:浓缩饲料配制的注意事项
配合饲料中有60%~80%为能量饲料,将用户容易采购到的能量原料(如玉米)在饲料中剔除出来,让用户自己添加,就会减少运输成本,充分利用当地原料,降低养殖成本。饲料厂通常设计20%一40%的浓缩料,比例太低,用户需要配合的饲料种类增加,成本显得过高,饲料厂不容易控制最终产品;比例太高,就会失去浓缩的意义。通常情况蛋雏鸡设计30%一 35%的浓缩料,育成鸡30%一40%,产蛋鸡35%~40%,肉仔鸡30%~40%,猪15%~30%。其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由配合饲料推算;
二是由设定比例推算,再按照此比例配制。用户应用浓缩料时,应按照饲料厂推荐配方使用,这样容易进行质量控制。用户因原料变化,应重新进行配比计算,满足主要指标。
首先要适应市场需求,同类产品在其他厂家中有市场竞争力;其次要有科学先进性,在配方中运用动物营养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第三要有经济性,在保证畜禽营养的前提下,饲料配方成本最低;第四要有可操作性,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充分运用多种原料种类,保证饲料质量稳定:第五要求配方要有合法性,国家明确不准添加的饲料添加剂,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己烯雌酚,坚决不在饲料中违法添加,危害群众健康。
配方一:(0~2周龄雏鸡料)玉米56.0%,麸皮6.0%,蚕豆4.65%,黄豆粕20.0%,菜籽饼3.0%,胡麻饼3.0%,鱼粉3.0%,食盐0.35%,预混料4.0%。
配方二(3~4周龄雏鸡料)玉米59.0%,麸皮5.0%,蚕豆4.65%,黄豆粕19.0%,菜籽饼3.0%,胡麻饼2.0%,鱼粉3.0%,食0.35%,预混料4.0%。
配方三(5~7周龄雏鸡料)玉米62.0%,麸皮6.0%,蚕豆3.65%,黄豆粕15.0%,菜籽饼4.0%,胡麻饼3.0%,鱼粉2.0%,食盐0.35%,预混料4.0%。
一般根据雏鸡生长情况、气候条件等决定开始放养的时间,一般在5周龄左右即可放养。雏鸡进入放养阶段后,可通过1周的时间逐步将育雏全价饲料更换成自制的精料补充料。补充料根据放养鸡可自由采食到的营养以及农户自产的农作物、草料等现有原料,适当加入预混料等进行配制。
近年来,在当地北部山区,山地放养鸡示范基地,采用了以下补充料配制比例:玉米60.0%,麦麸12.0%,苜蓿草粉15.0%,菜籽饼3.0%,胡麻饼2.0%,豌豆3.7%,食盐0.3%,预混料4.0%。放养期120 d,出栏体重达2 kg左右,放养期成活率达98%以上。养鸡纯收入平均15~20元/只,效益明显。
你是想要哪个阶段的鸡饲料配方,华饲特美给您搜索了一些如下:
我国肉仔鸡的饲养标准采用了两阶段饲养制,即0~4周龄为前期,5~8周龄为后期。美国(NRC)标准采用了0~3、4~6、7~8周龄三阶段饲养制。目前趋向于0~2、2~4、5~6周龄三阶段。肉仔鸡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效率高、生产潜力大等特点。充分发挥这些特点的前提条件是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即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充足且比例平衡适当。 在设计饲料配方时,要尽量选择高能、高蛋白的优质饲料,以充分满足肉仔鸡的养分需求。肉仔鸡出壳后的1 W,相对生长速度高于其他动物,其对前期料的要求是高能量、高蛋白,且易消化。鉴于肉仔鸡前期生长速度对粗蛋白质水平的敏感性,倘若在1~2周龄时日粮蛋白质水平达到23%,则会得到很好的增重效果。氨基酸的平衡对肉仔鸡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所谓平衡,是指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上和比例上同肉仔鸡特定的需要量(饲养标准中的规定值)相符合。只有氨基酸平衡的日粮才能保证饲料蛋白质的有效利用。动、植物性饲料脂肪的代谢能大约为等量玉米的2.5倍,日粮内添加油脂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的能量浓度。并随之带来较高的增重和较好的饲料报酬。肉仔鸡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处于生长强度最高状态,全价营养的日粮对于肉仔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钙、磷属于结构物质,必须以利于吸收的化合物形式充足供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属于调节性物质,饲养标准中列出的数字均属最低需要量,可以把饲料内的含量作为安全阈量,标准中的规定量作为添加量。对于微量元素不可无根据地任意加大规定量,以免引起中毒。对于维生素,鉴于其活性不稳定,易损失,实际应用时,可高于标准,特别是v。一般情况下,颗粒状饲料比粉状饲料更具有优势。肉仔鸡的生理特性决定了鸡对饲料形状的选择与利用情况。通常认为,颗粒状饲料有利于鸡对饲料的采食,增加了饲料的采食量(10%一15%),增加了肉仔鸡的养分供应总量,势必促使体质量增加,综合起来看,也就是降低了单位增重的耗料量(5%左右)。制定肉仔鸡后期饲料配方时,对能量和蛋白质的水平选择范围比较宽,可以低一些。实际应用时应考虑平衡饲料原料的价格,鸡肉市场价格,当时、当地理想的肉仔鸡出售体质量及饲料转化率等,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鸡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是不同的。蛋用型鸡的饲养分为生长期和产蛋期。我国蛋用型鸡的生长期分为3个阶段:0~6周龄、7~14周龄、15~20周龄。
0~6周龄为育雏期,这一时期的鸡,同肉仔鸡一样,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但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由初生的39℃逐渐上升,至10日龄时可达成年体温,至21日龄左右体温调节趋于完善)和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嗉囊和胃的容积小,进食量小)。上述特点决定了其营养需要:高能(11.92 MJ/kg日粮)、高蛋白(18%),全价营养。 在考虑饲料配方时,要合理选择性价比高的饲料,在营养特性上要兼顾容易消化、适于投喂、品质良好等。根据饲养方式和圈舍添加必要的抗球虫剂和防痢疾药物等。
6周龄以后的蛋鸡通常叫作育成鸡。此期已具备正常的体温调节能力,且各个器官正常发育,此期发育快速,生长迅猛。作为产蛋鸡,在开产前不可长得过肥,为了控制生长速度,日粮的营养指标比较低,有些种鸡还要适当限制饲养。此期的代谢能水平为:7~14周龄11.72 MJ/kg日粮,14~20周龄11.30 MJ/kg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无须过高。7~14周龄和15~20周龄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和
12%;只要氨基酸平衡,粗蛋白质水平甚至可以降至10%。育成鸡对蛋白质的需要量随周龄进展变化不大,轻型来航鸡大约为78 g,中等体型的褐壳蛋鸡大约为8~9 g。育鸡的饲料可以选用农副产品如糠麸类、酒糟类、粉渣类以及青绿饲料等,以控制体质量。增加蛋白质水平只能提前开产日龄和提高体质量,既不能降低培育期的饲料消耗量,也不能对其后的产蛋率、产蛋期母鸡死亡率产生有益的影响。
育成鸡日粮钙的水平不宜过高。我国饲养标准规定产蛋前的三个时期,日粮中钙含量分别为0.8%、0.7%、0.6%。在100日龄前要注意降低饲料中钙的含量,最好控制在2.5%以下,对体质量、饲料报酬、产蛋等均产生不良影响。
蛋用鸡21周龄至淘汰称为产蛋期。这一时期又按产蛋率高低划分为三个阶段:产蛋率小于65%为一档,相当于蛋用鸡21~24周龄和61。72周龄的用料;产蛋率65%~80%为一档,相当于43,60周龄的用料;产蛋率大于80%为一档,相当于25~42周龄的用料。根据产蛋率高低确定营养水平和制定饲料配方,不仅可供给产蛋鸡合理的营养物质,而且可节省昂贵的蛋白质饲料。产蛋高峰期要特别重视,因为产蛋率越高,维持时间越长,生产效益越好。这一时期要维持饲料搭配的稳定性和粗蛋白质含量,按饲料标准,蛋白质水平应为16.5%,如有必要可以提高到17%或以上,以充分发挥母鸡的最大生
产潜力;钙的水平也很重要,务必使日粮中的钙达到3.5%,有效磷达到0.33%~0.35%,并且注意观察蛋壳质量进行合理调整。 配合饲料的原料要求品质好、营养丰富,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指标可以适量提高经过长时间的产蛋高峰后,产蛋率逐步下降;但随着产蛋率的降低,其蛋重却逐步增加。故此,这一阶段为了维持产量,配制日粮时要逐渐降低粗蛋白质的含量,切不可急速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也应进行微调,产蛋鸡可调整至3.5%左右,且要随着环境和产蛋量的改变而调整。炎热的夏季,大多气温较高,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要提高钙的含量,如可提高到3.7%,特别闷热时甚至提高到3.8%,但注意应不要高于4%。产蛋期内的蛋鸡经历了40余周的生产活动,采食了大量饲料,同时体内也沉积了相当的体脂,一方面降低了饲料的消化率,另一方面大量的脂肪沉积在肝脏而出现脂肪肝,大大增加了脂肪肝综合征发病率。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通常是在不影响正常产蛋的前提下,控制蛋鸡采食量,如90%~95%等。设计产蛋鸡的饲料配方,一方面要依据鸡的生产水平,即产蛋率,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鸡的品种,如轻型品种、褐壳品种等,蛋的大小、蛋壳的厚薄以及环境气候等因素。
希望本文关于"育成鸡饲料配方设计原则"的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此话题还有更多疑问或需求进一步了解,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平台,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