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喂得不少,为啥鸡就是不长膘?隔壁村老王去年养的5000只白羽鸡,出栏时每只轻了半斤多,光饲料钱就多花了2万多。这事儿我去年可是亲眼见过,当时他蹲在鸡舍门口抽闷烟的样子,到现在都忘不了。今天就给大伙掰扯明白,肉鸡35天后的饲料配方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去年我拿自家鸡场做过对比实验。同样养到42天的鸡,用自配饲料的每吨成本省了320块,关键是鸡的胸肌厚度多了0.5厘米。这里有个血泪教训:成品料看着方便,其实藏着3个坑:
这是我用了5年的核心配方,特别适合35-45天的鸡:
原料 | 比例 | 关键作用 | 替代方案 |
---|---|---|---|
陈玉米 | 63% | 提供主要能量 | 可换10%木薯粉 |
豆粕 | 22% | 优质蛋白来源 | 棉籽粕替代5% |
鱼粉 | 3% | 必须氨基酸 | 肉骨粉替代1% |
植物油 | 2.5% | 提高能量密度 | 动物油脂替代 |
预混料 | 4% | 维生素+矿物质 | 必须用正规货 |
石粉 | 5.5% | 钙磷平衡 | 贝壳粉可替代 |
直接上硬核数据对比(按1吨计算):
自配料总成本:2780元 玉米630kg×1.2元=756元 豆粕220kg×3.5元=770元 预混料40kg×15元=600元 其他原料654元成品料总成本:3150元 差价:3150-2780=370元/吨
重点来了:自配料每只鸡能省0.74元饲料钱,按万羽规模算,一批就能多赚7400块。
上个月镇上老李头往饲料里加了8%米糠,结果鸡群集体拉稀。这里划重点:
去年出栏的3批鸡,用这个配方实际数据:
小编观点:养鸡就像打游戏,配方就是你的装备。与其花冤枉钱买成品料,不如自己掌握配方的主动权。下次进饲料店记得带个计算器,自己算明白比听推销强百倍!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