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买的小鸡崽子今天就拉稀了?这毛茸茸的小家伙蔫头耷脑的样子,看得人心都要碎了吧?别急别急,我当年第一次养鸡也遇到过这事儿,咱们今天就把这难题仔细说!
看到小鸡肛门挂着透明水珠,新手保准慌得手抖。这时候得先搞明白:到底是普通应激反应还是要命的传染病?
重点排查三件事:
记得去年帮邻居救活过一窝鸡苗吗?就是靠这三个判断点及时发现问题!当时有只小鸡拉稀还打哆嗦,一查温度计——保温箱才28℃,赶紧调到35℃就缓过来了。
新手最容易栽在温度上!我敢打赌十家有八家觉得"手摸不冷就行",结果小鸡集体拉肚子。告诉你们个秘密:雏鸡的"舒适温度"比人类高得多!
温度对照表:
日龄 | 中心温度 | 边缘温度 |
---|---|---|
1-3天 | 35-37℃ | 32-34℃ |
4-7天 | 32-34℃ | 29-31℃ |
上个月养殖场数据表明,温度不足导致拉稀的占初生雏鸡病例的67%!记得在保温灯底下放个温度计,别光靠手感。
刚接回家的雏鸡千万不能直接喂凉白开!我亲眼见过有养殖户因为这个全军覆没。教你们个绝招:水里加3%葡萄糖+0.1%食盐,水温控制在40℃左右。
喂水禁忌清单:
⚠️ 禁止使用矿泉水
⚠️ 禁止添加抗生素
⚠️ 禁止用深口容器
有个朋友不信邪,给雏鸡喂了瓶装水,结果第二天全部水泻。后来改用温糖盐水,拉稀当天就止住了,你说神不神奇?
看到小鸡啄食就急着撒饲料?大错特错!前6小时必须空腹,让肠胃适应环境。我通常会在接鸡4小时后,用开水泡软的小米开食。
正确喂食节奏:
⏰ 接鸡后0-4小时:只给温糖盐水
⏰ 4-6小时:小米粥拌EM菌
⏰ 6小时后:正式饲料
去年帮人代养过20只芦花鸡,严格按照这个流程,成活率100%!隔壁乱喂食的养殖户三天就折了8只,血淋淋的教训啊!
别小看这些土方法,关键时刻比兽药还管用:
1️⃣ 电吹风:快速升温神器
2️⃣ 暖宝宝:临时保温法宝
3️⃣ 大蒜水:天然抗菌剂
上个月大雪天接鸡,运输车堵在路上6小时,我就是靠车里备着的暖宝宝保住了一车鸡苗。到家后配合电吹风回温,愣是没出现拉稀!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乱用药!跟你说句的话:90%的初生雏鸡拉稀根本不用抗生素!去年我们村有户人家给雏鸡喂诺氟沙星,结果全成了僵鸡。
用药红绿灯:
🚦 绿色:益生菌、葡萄糖
🚦 黄色:蒙脱石散(应急用)
🚦 红色:任何抗生素(前3天禁用)
记得那个用妈咪爱救活整窝小鸡的案例吗?其实原理就是调节肠道菌群,比抗生素安全多了!
说句实在话,我刚开始养鸡那会儿,看见小鸡拉稀就吓得睡不着觉。现在回想起来,大多数情况都是自己吓自己。雏鸡的适应能力其实超乎想象,关键是要稳住心态。
上礼拜刚带新手处理过类似情况:两只小鸡轻度拉稀,主人急得要送兽医院。结果我们只是调高了温度,换了饮水,第二天粪便就成型了。所以说啊,很多时候问题出在环境而不是疾病。
最后送你们个压箱底的秘籍,照着做准没错:
⏳ 接鸡0-1小时:静置观察
⏳ 1-2小时:补充温糖盐水
⏳ 2-4小时:逐步升温
⏳ 4-6小时:少量开食
⏳ 6-12小时:密切监控
⏳ 12-24小时:调整饲喂
上季度用这个方法带过200只鸡苗,成活率98%,这可是实打实的数据!记住,耐心观察比胡乱操作重要一百倍,小鸡比你想象的坚强得多!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