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在纳闷,明明喂的都是玉米豆粕,为啥邻居家的鸡蛋壳厚得像硬币,你家的却薄得能透光?问题就出在分阶段营养标准上!蛋鸡从破壳到淘汰要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饲料配方都得像给娃换奶粉一样精细调整。
育雏期(0-6周)就像婴儿喝母乳:
产蛋高峰期配方更讲究动态调整:
阶段 | 粗蛋白 | 钙含量 | 能量大卡 |
---|---|---|---|
开产前期 | 18-20% | 3.5% | 2900 |
高峰期 | 17-19% | 4.2% | 2850 |
后期 | 16-18% | 4.5% | 2800 |
河北养殖户用这个表格调整配方,高峰期多赚了2.7万。 |
今年豆粕价格涨得比火箭还快,新手都急得跳脚。试试这些省钱不减产的妙招:
但要特别注意!用小麦替代玉米时,必须加非淀粉多糖酶,否则饲料转化率直接掉15%。去年河南老王的教训可惨了——没加酶制剂,3000只鸡白喂半个月。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环境温度。新疆某鸡场发现,温度每偏离18-22℃区间1℃,料蛋比就涨0.15。所以冬天要加1%植物油提能量,夏天补200mg/kg维生素C。
搞了十几年养殖,我发现养鸡就是养数据。建议每天记采食量,每周测蛋重,每月量胫骨长度。特别是现在推行的低蛋白日粮,谁先掌握氨基酸平衡技术,谁就能把成本压到最低。记住,没有万能配方,只有最懂自家鸡群的养鸡人!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