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婴儿需要奶粉而成人需要主食,0-4周的雏鸡需要21.5%高蛋白促进器官发育,而9周后的育肥期则需18.2%粗蛋白+3200kcal高能量加速脂肪沉积。这里有个关键对比表:
阶段 | 玉米占比 | 豆粕占比 | 核心目标 |
---|---|---|---|
雏鸡期 | 53% | 24% | 骨骼发育 |
生长期 | 60% | 18% | 肌肉沉积 |
育肥期 | 65% | 12% | 脂肪转化 |
核心问题:配错比例会怎样?能量不足导致采食量暴增但增重慢,蛋白过量则引发肝肾负担加重。科学配比应为:
必背公式:
核心技巧:用DDGS替代30%豆粕(霉菌毒素≤50ppb),搭配水解羽毛粉3%(水解度≥75%),配合植酸酶0.01%提升磷利用率。看看成本对比:
原配方 | 替代方案 | 节省金额 |
---|---|---|
玉米65%+豆粕25% | 玉米碴40%+棉籽粕10% | 35元/吨 |
豆粕30% | DDGS15%+羽毛粉5% | 280元/吨 |
保命三原则:
推荐组合:维生素预混料1%+复合酶0.02%+丁酸钠0.03%,实测提升饲料转化率15%。
冷知识:4kg/cm²硬度的颗粒减少20%饲料浪费,直径需控制在2-3mm(与玉米碴误差≤0.5mm)。生产工艺三要素:
个人观点:养了十年鸡,见过太多人栽在"一刀切"配方上。我的经验是:前两周狠抓营养(豆粕≥24%),中期控成本(DDGS替代),后期拼能量(玉米≥65%)。特别建议每月做饲料粒度检测,配合本地杂粕使用,单只鸡至少多赚0.4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