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新手最怕啥?十有八九会说鸡群突然集体咳嗽!上个月我表弟刚接手养鸡场,眼瞅着产蛋率唰唰往下掉,鸡群整天"咳咳咳"跟集体抽烟似的。这呼吸道感染到底哪来的?今天咱们就掰扯明白!
🐔🌪️ 鸡舍环境才是头号杀手?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去年兽医站统计的数据显示,65%的呼吸道病例都跟鸡舍环境有关!就拿通风这事说,很多新手总在"保温度"和"保空气"之间来回纠结。隔壁老王去年冬天把鸡舍捂得严严实实,结果氨气浓度飙到30ppm(正常应该<10ppm),500只鸡集体红眼病!
这时候你肯定要问:通风和保温怎么平衡?记住这个口诀:
1️⃣ 早中晚各通风20分钟(避开凌晨低温时段)
2️⃣ 垫料厚度保持5-8cm(太薄吸不了氨气)
3️⃣ 湿度计必须挂墙上(55%-65%最安全)
▬▬▬▬▬▬▬▬▬▬▬▬▬▬▬▬▬▬▬▬▬▬▬▬▬▬▬▬▬
🦠💨 病毒传播竟藏在手机壳里?
去年张家口有个真实案例,养殖户老李严格按照消毒流程,结果鸡群还是得了传支。最后查出元凶竟然是——饲料车司机的手机壳!防疫专家当场采样,手机缝隙里的病毒存活了整整72小时!
这里要划重点的三个传播途径:
👉 运输车轮胎纹路(建议进场前用烧碱水冲洗)
👉 工作服内层口袋(病毒最爱藏匿的温暖角落)
👉 野生鸟类粪便(特别是靠近树林的鸡场要当心)
▬▬▬▬▬▬▬▬▬▬▬▬▬▬▬▬▬▬▬▬▬▬▬▬▬▬▬▬▬
💉❌ 疫苗打了为啥还中招?
这事得说说上个月遇到的奇葩事:养殖户小张的新城疫疫苗全程冷链运输,结果免疫失败。后来发现是稀释疫苗用的生理盐水,居然在太阳底下晒了半小时!疫苗效价直接腰斩!
记住这三个疫苗雷区:
⚠️ 稀释后超过1小时再用(活性成分会分解)
⚠️ 注射器重复使用(交叉感染风险飙升)
⚠️ 免疫当天转群(应激反应让疫苗白打)
▬▬▬▬▬▬▬▬▬▬▬▬▬▬▬▬▬▬▬▬▬▬▬▬▬▬▬▬▬
🌡️😰 温度波动比病毒更可怕?
今年开春那阵倒春寒,城南老刘家的鸡群集体打喷嚏。测温记录显示,24小时内温差达到8℃,鸡的免疫力直接掉到正常值的40%!这时候别说病毒了,连鸡舍里的常在菌都能闹出大动静。
保命三件套备好了:
🌡 电子温控仪(温差超过3℃自动报警)
💡 阶梯式关灯(突然黑暗会引起炸群)
🍯 温水拌料(冷应激时给鸡喝姜糖水)
▬▬▬▬▬▬▬▬▬▬▬▬▬▬▬▬▬▬▬▬▬▬▬▬▬▬▬▬▬
要我说,养鸡就跟养孩子似的,得细心观察鸡的"脸色"。上周去参观了个十年零发病的鸡场,发现老板有个绝活——每天早晨听鸡叫!健康的鸡叫声清脆有节奏,生病的鸡叫声就跟卡痰似的。这经验啊,可比啥检测设备都来得实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