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养鸡是不是总遇到这种情况?明明天天喂食换水,鸡群却总是蔫蔫的,要么拉稀要么产蛋量上不去。其实啊,90%的养鸡问题都出在饲料和水的配比上。咱们今天就仔细说说这个门道,保管你听完就能避开那些年我踩过的坑。
刚开始我也以为,按着网上说的"1斤饲料配2斤水"准没错。结果夏天鸡群集体拉稀,冬天又缩在角落不爱动弹。后来才知道,水料比其实是个动态公式,得看三个要素:
举个实在例子:我家去年养蛋鸡,夏天按1:2配比结果产蛋量暴跌。后来改成早晚喂料、中午加冰水,水里扔点维生素C(7教的法子),立马见效。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刀切"。看看这个对比表你就懂:
阶段 | 饲料类型 | 每日水量(ml) | 关键操作 |
---|---|---|---|
0-3周雏鸡 | 碎米+葡萄糖水 | 20-30 | 水温必须25℃以上 |
4-6周肉鸡 | 颗粒料511 | 300-400 | 水压保持0.4kg/cm² |
产蛋初期 | 高钙料 | 170起 | 每10%产蛋率+12ml水 |
高温季节 | 湿拌料 | 翻倍 | 每2小时换次水 |
这里有个关键转折点:当蛋鸡产蛋率达到50%时,水量要从每天170ml开始阶梯式增加。我去年就栽在这儿,没及时调整导致30%的鸡出现软壳蛋。
去年7月连续高温,鸡舍温度飙到35℃。当时我按常规操作,结果两天死掉十几只鸡。后来专家教我三招:
冬天反过来操作,用循环加热饮水器保持水温,饲料改成温水拌料。这么一搞,饲料浪费直接降了一半。
养鸡老手不会告诉你的细节都在这里:
有次我发现料槽结块,以为是饲料问题。后来检测才发现是水里的氯超标,赶紧调整到3ppm才正常(7的消毒建议)。所以说啊,养鸡这事真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说到底,控制水料比就像谈恋爱——得随时观察对方需求。别死磕固定比例,要跟着温度变、跟着生长阶段变、甚至跟着饲料配方变。记住两个核心:温度每变1℃就调水量,产蛋率每涨10%就加12ml水。把这些门道摸透了,保准你的鸡群健健康康,产蛋量蹭蹭往上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