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每天起早贪黑喂鸡,饲料钱花得比谁都多,可鸡崽子就是不长肉,还三天两头生病。隔壁老王家的鸡场月月出栏,你的鸡舍却天天在死鸡...这到底咋回事啊?今天咱们就仔细说,那些养殖老手打死都不说的秘密。
一、鸡舍不是越暖和越好!温度表会骗人
去年我在河北考察时,见过两个鸡场特别有意思。张老板的鸡舍永远显示28℃,李师傅的温控仪总在25℃上下跳动。结果你猜怎么着?张老板的鸡群呼吸道疾病爆发,李师傅的鸡却活蹦乱跳。
关键就在这个细节:鸡背高度的真实温度!很多新手只知道看墙上挂的温度计,其实雏鸡活动的区域(离地15cm)和成人视线高度温差能达到3℃。这里给大家个实测数据对比:
测量位置 | 显示温度 | 实际体感温度 |
---|---|---|
墙上1.5米 | 32℃ | 鸡背只有29℃ |
离地15cm | 29℃ | 正好32℃ |
记住啊,前三天要把温度探头放在垫料上,之后每周抬高5厘米。这个错我当年也犯过,整整赔了2000只鸡苗才学乖。
二、饲料贵≠长肉快!喂食时间藏着暴利密码
你是不是也买过45元/袋的高端饲料?先别急着掏钱!去年我们做过对比实验:同样的AA+鸡苗,A组吃38元普通料+定时喂食,B组吃45元精饲料+自由采食。结果出栏时:
惊不惊喜?每天固定6:00、11:00、17:00、21:00四个喂食时段,比24小时随便吃更能刺激食欲。特别是晚上那顿,开着灯让鸡多吃半小时,增重速度能快15%。我现在都用手机设了四个闹钟,到点就跟伺候祖宗似的去加料。
三、疫苗不是万能药!这三个时间点比打针更重要
"疫苗我都按时打了,为啥鸡还是成片死?"这是新手最常问的致命问题。去年山东爆发的传支疫情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在曲阜某养殖场,同批注射疫苗的鸡群,A栋死亡率3%,B栋却死了35%。
秘密藏在免疫前后的72小时黄金窗口:
上次我去河南指导,有个养殖户就是在免疫后第二天喷了消毒水,2000只鸡直接打了水漂。现在想想都心疼...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照这么说,养鸡全靠细节堆出来的?"哎你还真说对了!去年帮我表弟改造鸡场时就发现,光是每天清理6次饮水器这个小动作,就让他的鸡群腹泻率从30%降到5%。更绝的是,自从改用早晚各3次的"少量多次喂料法",饲料浪费直接砍了一半——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省下来的钱啊!
现在我看新手养鸡就跟看当年的自己似的,总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其实这行当最讲究"慢就是快",把喂食时间、温度测量这些基础功练扎实了,比整天琢磨偏方管用一百倍。下次你们要是遇到具体问题,比如怎么判断鸡群冷热这种细节,随时来问我——反正我这手机24小时开着,养殖户的苦我太懂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