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养黄羽鸡最头疼啥?我敢打赌十个新手九个会拍大腿:饲料钱花得肉疼,鸡却不见长膘! 这事儿就跟新手如何快速涨粉似的,看着简单,里头门道可多了。上周碰到个老乡,三个月饲料费砸了小两万,鸡均重才1斤8两,急得直上火。今儿咱就仔细说,怎么用科学配方把成本砍下20%,还能让鸡蹭蹭长肉。
一、基础配方搞不对,金山银山都白费
刚入行那会儿我也犯迷糊,以为饲料就是玉米掺豆粕。直到把自家鸡场和隔壁老王的对比才发现,阶段喂养才是王道。
**0-30天雏鸡吃啥?**(这阶段长骨架的关键)
31-60天育肥期配方(这时候要算经济账了)
阶段 | 蛋白含量 | 日均增重 | 料肉比 |
---|---|---|---|
乱喂 | 17% | 18g | 2.5 |
科学 | 21% | 25g | 1.9 |
二、原料替代有讲究,省钱不是硬砍价
去年豆粕价格飙到4200/吨那阵子,我试过七八种替代方案。这里头棉籽粕用好了是宝,用错了要命。
问题:不用豆粕还能保证营养吗?
还真行!但得注意这些:
上个月在广西试验了个野路子——用发酵木薯渣替代10%玉米。你猜咋着?成本每吨降了220块,鸡反而更爱吃了。不过要注意三点:
三、新手最常踩的三大坑
你说配方照着专家给的来,咋还是养不好?多半是这些细节没注意:
1. 粉碎粒度要命
玉米粉碎得像面粉似的?大错特错!粒径得保持在1-2mm,太细了影响肠道蠕动。去年有个养殖户就因为这事儿,料肉比高了0.3还不自知。
2. 预混料不能乱掺
见过有人把不同厂家的预混料混着用,结果维生素D超标3倍,鸡全瘫了。记住:预混料要选大厂货,开封后20天内用完。
3. 看天吃饭要不得
梅雨季那会儿,有个老乡的玉米含水量超了15%。好家伙,黄曲霉素超标直接毒死半棚鸡。原料储存记住三不原则:不接地、不靠墙、不留缝。
个人叨叨两句
干了七年养殖,最深刻的体会就两点:阶段配方比黄金重要,原料检测比配方重要。去年开始我每批原料都自费做重金属检测,虽然多花千把块,但再没出过集体中毒的事儿。
最近发现个新招——35日龄控料三天。听着反常识是吧?可实测下来,控料组后期日均增重比随便吃的组高了6.3%。这就跟人减肥一个理儿,饿一饿反而激活代谢。不过要注意:
对了,最近查得严,买鱼粉千万要看清三证(生产许可证、检疫证、检测报告)。上个月我们县里查封了批走私鱼粉,砷含量超标11倍,用了的养殖户现在还在打官司呢。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