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河南周口的老王养了5000只肉鸡,换了饲料配方后每只多赚了3块钱!这事儿在养殖圈炸开了锅。今儿咱们就掰扯掰扯肉鸡饲料的门道——吃对饲料就是真金白银,新手看完这篇保准能少走三年弯路。
1. 全价饲料:省心省力的"预制菜"
这玩意儿就像咱点的外卖,营养配比现成的。按生长阶段分雏鸡料(粗蛋白21-22%)、中鸡料(20%)、大鸡料(18-20%)。浙江某饲料厂的数据显示,用全价料的肉鸡42天就能长到2.5公斤,比用自配料快5天。不过价格贵点,适合没配方的养殖场。
2. 浓缩饲料:经济实惠的"半成品"
得自己加玉米、麦麸这些能量料。山东的老李算过账:用浓缩料每吨省300块,但得把控好混合比例。他家30%豆粕+60%玉米+10%浓缩料的配方,料肉比能做到1.6:1。
3. 预混料:高手玩家的"调味包"
只占饲料的0.5-5%,得自己配能量和蛋白料。河北的养殖大户用4%预混料+55%玉米+30%豆粕+11%麦麸,比买全价料每吨省200块。但新手容易翻车——去年有个养殖场钙磷比例调错,导致20%的鸡瘸腿。
0-14天(雏鸡期):
这时候的小鸡像新生儿,得吃特制"奶粉"。配方得含21%粗蛋白,钙磷比例1.5:1。江苏的养殖场做过对比,用玉米55.3%+豆粕38%+鱼粉2%的配方,比普通饲料增重快15%。记得水温要40℃,太凉容易拉稀。
15-35天(中鸡期):
这阶段要长骨架,蛋白降到20%,能量提到3100大卡/公斤。广西的老韦有个妙招:在饲料里加5%的米糠油,日增重能多30克。但要注意,温度得控制在25℃,高温会降低采食量。
36天-出栏(育肥期):
此时要猛催肥,能量飙到3200大卡,蛋白降到18%。安徽的养殖户在最后7天换大鸡料,每只多长半斤肉。有个秘诀:下午5点加喂一餐,这时候鸡的消化最好。
1. 能量担当:玉米是主角
占饲料的50-70%,选黄澄澄的老玉米。去年湖南有人用霉变玉米,结果30%的鸡得肝炎。记住:好玉米捏起来硬邦邦,霉变的胚芽发黑。
2. 蛋白扛把子:豆粕不能少
含量30%左右,但别超量!河北的试验显示,豆粕超25%会引起腹泻。现在流行用棉籽粕替代15%,成本降10%还不影响长肉。
3. 氨基酸CP:赖氨酸+蛋氨酸
这俩是,比例要2:1。山东的饲料厂做过测试:每吨料加2公斤蛋氨酸,料肉比从1.8降到1.65。买的时候认准DL-蛋氨酸,别买成假的。
4. 矿物质套餐:钙磷是根基
雏鸡要1%钙+0.5%磷,后期降到0.9%+0.45%。山西的老张用贝壳粉替代石粉,鸡的脚爪更结实。有个小技巧:每周往饲料里撒把碎蛋壳,补钙又省钱。
干了十年养殖,我最深的体会是:饲料省的钱最后都变药费。去年帮客户调整配方,虽然每吨多花150块,但药费直降60%。现在新型发酵饲料是个趋势,用EM菌处理豆粕,消化率提高20%。记住,好饲料要看三指标:42天体重2.5公斤、料肉比1.6:1、成活率95%,达到这些闭着眼养都赚钱!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