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表舅的养鸡场闹了个大笑话——3000只雏鸡21天集体瘫脚。县畜牧站的人来了一看就拍大腿:"开口料停太早,钙磷比失调了!"这事儿让我明白,雏鸡开口料喂养根本不是数着日历就能搞定的事。
先整明白开口料是啥玩意
说白了就是破壳头几天的"月子餐",颗粒比成年鸡料细50%,蛋白含量要22%以上。关键成分可不是普通饲料能替代的:
不同品种喂养时长对照表
鸡品种 | 最短天数 | 最长天数 | 危险信号 |
---|---|---|---|
白羽肉鸡 | 5 | 7 | 羽毛粘连成束 |
三黄鸡 | 7 | 10 | 爪部鳞片发白 |
芦花鸡 | 10 | 14 | 啄羽频率增加 |
乌骨鸡 | 14 | 21 | 粪便带未消化颗粒 |
三个致命时间节点
自问自答核心问题
问:到底喂几天最科学?
去年省农科院实验数据打脸传统做法:在32℃恒温下,海兰褐雏鸡喂满10天的,比喂7天的42日龄重多出23%。我现在都让养殖户看鸡爪——黄色完全褪去改喂青年料最保险。
问:怎么判断该换料了?
教你个土法子:抓把饲料放手心搓20下,要是沾手超过5粒粉末,说明还得继续喂开口料。再听听吃食声,清脆的"咔哒"声转成闷响的"噗噗"声,就是转换信号。
问:喂久了会营养过剩?
恰恰相反!去年我邻居的鸡场案例:提前停开口料的雏鸡,28天时腺胃炎发病率飙到37%。现在我们都让养殖户备着肌胃硬度检测仪,数值低于80KPa必须加喂一周。
个人实操血泪史
前年我按教科书喂7天开口料,结果15日龄的鸡群出现10%的瘫痪。后来发现是那年倒春寒惹的祸——室温21℃比标准低4℃,饲料转化率直接打七折。现在我的规矩是:温度每低1℃,延长喂养1天。
最近市面上有种"开口料伴侣"挺火,说是能缩短喂养周期。我拿两批鸡做过对比实验,喂添加剂的组虽然增重快,但30日龄的死淘率反而高2.3%。要我说啊,老老实实按阶段喂比啥都强。
记住这个反常识 :越是贵的鸡种,开口料反而要喂更久。去年引进的法国萨索鸡,喂足21天的比喂14天的,每只最终多赚8块钱。这账怎么算,您自个儿掂量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