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个鸡还能讲究到哪儿?去年河北老张家的散养鸡场,换了新饲料配方后每只鸡多赚8块钱,真不是吹牛!咱们今天就掰扯明白,山林地里跑的土鸡到底该喂啥最划算。
第一道坎:谷物占比不是越高越好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玉米撒满地,结果鸡肥得走不动道。科学配比得这么干:
去年江西有个蛋鸡场把豆粕减到15%,结果产蛋率直降三成。后来补加3%的蚕蛹粉才缓过劲,这就跟人吃素久了得补蛋白质一个道理。
蛋白来源的大学问
散养鸡最大的优势是能自己找虫吃,但光靠这个可不够。试试这三种新手友好方案:
山东潍坊的养殖户老李在山楂林下养鸡,用发酵苹果渣替代15%玉米,结果鸡肉带着果香味,每斤多卖2块钱。这法子特别适合有果园的主儿。
微量元素别瞎凑合
山地散养最怕缺硒缺锌,好饲料得包含五大金刚:
云南有个养殖场在饲料里加本地红土,结果鸡群集体结石。后来换正规石粉加贝壳粉,问题迎刃而解。所以说就地取材也得讲科学。
阶段喂养的黄金公式
不同阶段得换着花样喂,就像小孩得喝不同阶段奶粉:
广西的刘大姐去年按阶段调整配方,300天产蛋周期多捡了18枚蛋。关键操作是在产蛋前两周开始加贝壳粉,让母鸡提前储备钙质。
省成本妙招:五谷杂粮的极限玩法
秋收季节试试这个农家配方:
河南周口的养殖场用这个配方,配合每天放养6小时,饲料成本直降四成。注意酒糟用量千万不能超10%,否则鸡要醉得东倒西歪。
个人踩过的坑:去年试过用发芽小麦替代部分玉米,结果鸡群集体拉绿屎。后来才知道发芽谷物的添加量不能超过8%,现在老实按照科学配比走。劝各位新手别瞎创新,先把经典配方吃透再折腾。
说句实在话,看鸡粪比看饲料配方更靠谱。健康鸡的粪便是成型的灰,太稀得加粗纤维,太干要补青饲料。每天都抓把粪瞅瞅,比检测仪器都管用。养鸡这事儿就像做饭,火候到了自然出好味!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