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鸡为啥总下软壳蛋?可能是饲料没选对!
上个月老张家养的三黄鸡集体罢工不下蛋,急得他直挠头。兽医一查饲料袋——好家伙,蛋鸡饲料喂成了肉鸡料就像给短跑运动员吃相扑手的饭,能不出问题嘛。现在市面上的饲料包装都标着"全价料",但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饲料袋上的数字是啥暗号?教你看懂营养密码
举个栗子,包装上写着"粗蛋白≥18%":
• 雏鸡饲料%以上(长身体需要高蛋白)
• 产蛋鸡饲料18%就够用(维持代谢更重要)
• 肉鸡饲料分三个阶段(前期24%、中期20%、后期16%)
记住这个口诀:"小鸡吃高三,大鸡吃平稳"。河北农科院实验证明,蛋白含量差2%,产蛋率就能差出15个百分点!
自配料VS成品料,哪个更划算?账本对比惊呆你
项目 | 自配料 | 成品料 |
---|---|---|
每吨成本 | 2800元 | 3200元 |
人工耗时 | 3小时 | 0.5小时 |
营养均衡度 | 70% | 95% |
存放损耗率 | 12% | 3% |
山东临沂的养鸡大户王哥算过账:用成品料虽然贵400块,但省下的人工费和减少的死淘率,反而多赚了1500元/吨,这笔买卖划得来! |
饲料结块了还能喂吗?三招教你起死回生
去年暴雨季,李婶家饲料受潮结块急得跳脚。记住这三板斧:
添加剂越多的饲料越好?这些套路要当心
现在有些厂家把饲料搞得像保健品,吹得天花乱坠。教你识别真功夫:
• 看见"多维"要问清楚(维生素A/D3必须有)
• "氨基酸"不是越多越好(蛋氨酸0.5%、赖氨酸1%就够)
• "促生长因子"可能是抗生素马甲(认准GB/T 5916标准)
有个内行朋友跟我说过:"饲料包装上印的卖点超过5条的,八成在玩文字游戏。"
早晚喂食有讲究?定时定量不如看鸡下菜碟
别死守早晚六点喂食的老黄历,得学会看鸡的状态:
✓ 抢食积极:可以加10%量
✗ 剩料超过5%:下次减量
✓ 羽毛蓬松:赶紧检查饲料营养
我观察过老把式的绝活——往食槽撒把饲料,看鸡是先用嘴啄还是用脚扒拉,就能判断饲料合不合胃口,这可比啥检测仪都灵光。
说到这儿,想起去年在张家口见过的智能喂料机,能根据鸡的体重自动调整配方。但村里刘大爷说得在理:"再高科技的饲料,不如养鸡人天天在鸡舍转悠两趟。"这话糙理不糙,饲料再科学,也得配上人的细心观察才算完美。就像炒菜,光有好食材不够,火候掌握才是真功夫,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